[实用新型]一种旋球阀双向硬密封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13662.9 | 申请日: | 200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1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滕达;李志鹏;朱铁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泵阀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5/06 | 分类号: | F16K5/06;F16K5/20;F16K27/06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阀 双向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部件的结构形式,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双向双密封蝶式结构的旋球阀双向硬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有一种双向弹性座封阀门,阀座采用弹性不锈钢圈,所述阀座安装在阀体上,所述的阀座与阀体之间有密封件,确保密封,所述阀座是弹性的;阀板固定在阀杆上,阀杆安装在阀体上,所述阀杆的转动轴线与流道中心有个偏心,所述阀杆的转动带动所述阀板转动。所述的阀板通过阀杆转动来实现开关阀门。正向压力作用下,所述阀板与所述弹性阀座强制接触而密封,反向压力作用下,所述弹性阀座产生一个变形与所述阀板接触而密封。但是,口径较大时,所述阀板上下面积差大,反向无法密封,因此,这种结构只能用于小口径阀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双向密封,开启摩擦力小,耐磨损,安全可靠,维修调试方便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性能可靠的旋球阀双向硬密封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球阀双向硬密封结构,包括阀体、阀杆、阀板、阀体密封面、阀板密封面,在所述的阀板上沿与所述的阀体密封面接触的周边采用压板固定设有弹性密封座,弹性密封座与阀板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的弹性密封座略高于所述的阀板密封面。
所述的弹性密封座比所述的阀板密封面高出0.5mm。
所述的阀板密封面为堆焊不锈钢材料,阀体密封面为堆焊硬质合金材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双向密封结构,阀板上有一个不锈钢的弹性密封座(主密封)和阀板密封面(副密封)双重密封,当阀门关闭到位时,阀板上的弹性密封座与阀体密封面接触而密封,这时,阀板自身的密封面与阀体密封面有一定间隙。当有正向压力作用时,阀板上的弹性密封座产生弹性变形,阀板移动,只有足够大的压力才能使阀板自身的密封面与阀体密封面接触,但接触不紧,开启摩擦力小。当有反向压力时,阀板移动,阀板自身的密封面与阀体密封面间隙加大,但阀板上的弹性密封座产生弹性变形,仍然与阀体密封面接触面密封。开启摩擦力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能够双向密封,开启摩擦力小,耐磨损,安全可靠,维修调试方便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性能可靠的旋球阀双向硬密封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试压状态示意图;
图3是阀门开启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4是阀门开启全开示意图;
图5是阀门关闭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在阀体2上设有阀杆1,阀杆1与阀体2通径中心有一个偏心,阀板6用销钉固定在阀杆1上,在阀体2上设有阀体密封面7,阀体密封面7为堆焊硬质合金材料,在阀板6上设有与阀体密封面7对应的阀板密封面8,阀板密封面8为堆焊不锈钢材料,在阀板6上沿与阀体密封面7接触的周边采用压板5固定设有弹性密封座3,弹性密封座3与阀板6之间设有密封圈4,弹性密封座3比阀板密封面8高出0.5mm。
参见图1和图2,弹性密封座3与阀体密封面7接触,阀板密封面8与阀体密封面7有一定间隙。当正向加压时,弹性密封座3变形,阀板6向左移动,当阀板密封面8与阀体密封面7接触时,阀板6不再移动。这时,弹性密封座3、阀板密封面8同时与阀体密封面7接触而密封。当反向加压时,阀板6向右移动,同时,弹性密封座3变形张开,弹性密封座3与阀体密封面7接触密封,这时阀板密封面8与阀体密封面7有间隙。
开阀:参见图3和图4,旋转阀杆1,阀杆1带动阀板6及阀板6上的弹性密封座3转动,阀板6上的弹性密封座3渐渐脱离到阀体密封面7,因为阀杆1与阀体2通径中心有一个偏心,随着阀门开度越大,阀板6上的弹性密封座3及阀板密封面8与阀体密封面7脱开就越大。
关阀:参见图5,旋转阀杆1,阀杆1带动阀板6及阀板6上的弹性密封座3转动,当阀门快到关闭状态时,弹性密封座3首先与阀体密封面7接触,当阀门关闭到位时,弹性密封座3完全与阀体密封面7接触并有压紧,保证密封。因为阀杆1与阀体2通径中心有一个偏心,所以阀板6不能关过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泵阀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泵阀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36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型变压器的器身定位结构
- 下一篇:液、气辅助机械涨缩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