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粉尘浓度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314297.3 | 申请日: | 200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5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赵彤宇;王凯;黎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市光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53 | 分类号: | G01N21/53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浩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粉尘 浓度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尘浓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目前,粉尘浓度传感器的粉尘通道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整体式的,粉尘通道的前端设置有粉尘采样头,后端设置有抽气风扇,粉尘采样头上设置有样气进口,样气从样气进口进入,在抽气风扇的作用下,从粉尘通道的后端排出,另一种是分开式的,粉尘通道分为两部分,两部分之间通过暗室连接,前一部分的前端设置由进气口,后部分的后端设置有抽气风扇,样气从样气进口进入,经过暗室,在抽气风扇的作用下,进入后部分粉尘通道并从后端排出,但不管是整体式的粉尘通道还是分开设计的粉尘通道,其中轴线都是水平的,而且通道较长,这就造成通道内容易积尘,影响粉尘浓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粉尘浓度传感器,进气管2和出气管9同轴安装在探头壳体5的两侧,其轴线水平设置,进气管2的空腔构成粉尘通道的前段即粉尘进气通道,出气管9的空腔构成粉尘通道的后段即粉尘出气通道。粉尘出气通道与粉尘进气通道由粉尘检测腔10连通。由于粉尘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均是水平设置的,灰尘很容易沉积在通道内,而且粉尘检测室里也会积尘,这都将影响测量精度,另外,由于粉尘出气通道的尾端没有设置遮光装置,所以,粉尘出气通道需要做得较长,使得整个传感器的尺寸较大,携带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粉尘浓度传感器,以克服粉尘浓度传感器的粉尘通道内容易积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粉尘浓度传感器,包括粉尘采样头、粉尘通道以及抽气风扇,粉尘通道包括串接连通的粉尘进气通道和粉尘出气通道,所述粉尘采样头设置于粉尘进气通道的进气端,抽气风扇设置在粉尘出气通道的出气端,粉尘进气通道呈水平布置,所述粉尘出气通道呈竖直布置,粉尘出气通道与粉尘进气通道的交汇处形成粉尘检测腔。由于粉尘出气通道竖直布置,通道内的粉尘在抽气风扇以及粉尘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易于下落,不会沉积在粉尘出气通道和检测腔内,所以该粉尘浓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得以提高。
所述粉尘出气通道内于抽气风扇的上方设置有遮光罩。该遮光罩可以避免外界光线射入粉尘浓度传感器内影响测量精度;另外,设置遮光罩后,出气通道可以设计得较短,从而减小了整个传感器的尺寸,携带方便。
所述的遮光罩为圆锥形,锥顶向上设置。遮光罩设计为圆锥形并锥顶向上安装,这样既可起到遮光的作用,又不影响测量样气内的灰尘从粉尘出气道出口排出,灰尘可以顺着锥面落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粉尘浓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2、图3中,粉尘浓度传感器包括粉尘采样头1、探头壳体5、粉尘通道、抽气风扇7以及光源装置3,进气管2安装在探头壳体5的侧面上,与探头壳体5成90°角,进气管2上的空腔构成粉尘通道的水平段,即粉尘进气通道,探头壳体5上的空腔构成粉尘通道的竖直段,即粉尘出气通道,所述粉尘进气通道与粉尘出气通道构成直角形结构,进气通道与出气通道连通,连通处构成粉尘检测腔,光源装置3安装在探头壳体5的上端,光源装置3的下面即为粉尘检测腔,光探测器4设置在探头壳体5的侧面上,位于光源装置3的后方,与光源装置3平行。粉尘采样头1设置在进气管2的前端,粉尘采样头1内的导流阀芯8兼做遮光罩。粉尘采样头1上设置有与进气管2相通的进气口。抽气风扇7设置在粉尘通道竖直段的下端,抽气风扇7的上方设置有锥顶向上的锥形遮光罩6,锥形遮光罩6的锥底直径大于粉尘出气道的最小直径,这样外面的光线就不会进入粉尘出气道上部的粉尘检测腔了。
检测样气从粉尘采样头1上的进气口进入,经过导流阀芯8进入粉尘通道的水平段,在设置在粉尘通道竖直段下端的抽气风扇7的作用下经粉尘通道竖直段,沿锥形遮光罩6的锥形表面流出从粉尘通道竖直段末端的出口排出。光源装置3安装在探头壳体5的上端,当样气从粉尘通道中流过时,由光源产生的光线通过含有粉尘的气流时会发生散射现象,光的散射程度与粉尘含量有直接的关系,散射的光被传递给光探测器4,通过后续处理系统对光探测器4采集到的光信号的处理,即可以得出样气的含尘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市光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市光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42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