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固相微萃取的冷凝液循环更新萃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15035.9 | 申请日: | 200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8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孙同华;陆封烽;张旭;王亚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15/08 | 分类号: | B01D15/08;B01D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固相微 萃取 冷凝 循环 更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化工技术领域的萃取装置,具体是一种用于固相微萃取的冷凝液循环更新萃取装置。
背景技术
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是一种集取样、富集、进样为一体的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在分析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地运用。目前,固相微萃取的萃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浸入萃取法,即将纤维直接浸入样品溶液,纤维和样品溶液接触进行固液分配萃取,待达到分配平衡后取出纤维进行色谱分析,此方法适用于分析待测物在液相中的溶解度较大或分子量较大的一类物质;二是顶空萃取法,该法是在待测物液面上进行顶空萃取,因而可以避免被基体杂质干扰,从而减少纤维污染,适用于检测挥发性和半挥发性的组分。顶空法相对浸入法,具有保护萃取纤维和浓缩易挥发组分的目的,但是当待测物质具有较高的沸点时,待测组分在气相中分压小,浓度低,顶空法达到吸附平衡所需时间长、灵敏度较低、对半挥发性的大分子量的物质更是如此。因此,当样品中待测物沸点较高且有大分子干扰物存在时,上述两种方法结果均不能令人满意。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1253503记载了一种“积液型循环冷凝固相微萃取装置”,该装置主要由积液斗,为固定管,循环冷凝器,进样器保护管,冷却水进出水管等所组成;该技术在进行循环冷凝固相微萃取时,将固相微萃取瓶中的待测液加热,使待测液挥发到固相微萃取瓶的气相中。但该技术中的积液斗是个底端密闭的容器,当循环冷却液进入积液斗中后,新鲜冷凝液和底部积液难以进行混合,导致积液斗中的溶液浓度不均匀,当萃取纤维插入积液斗中,难以影响分析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固相微萃取的冷凝液循环更新萃取装置,将冷凝液收集在圆形积液斗中,在积液斗的底部增加导流管,循环冷凝液通过导流管流动,积液斗中的冷凝液随着冷凝过程的进行,不断更新冷凝液,确保积液斗中的冷凝液能真实反映冷凝过程浓度的变化。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积液斗、固定管、循环冷凝器和导流管,其中:固定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循环冷凝器和积液斗相连接,导流管与积液斗相连通。
所述的导流管包括:一个底部导流支管、若干个侧面导流支管和一个导流总管,其中:若干个侧面导流支管的一端分别位于积液斗的侧面不同高度,另一端分别连通至导流总管,导流总管的顶端开口,底端与底部导流支管的一端相连通,底部导流支管的另一端连接至积液斗的底部。
所述的侧面导流支管的个数为1~3个,其直径为3-6mm;
所述的导流总管的直径为5-10mm,所述的导流总管的顶端开口的高度小于积液斗的顶部3-6mm。
所述的积液斗为圆形桶状结构,其直径为12-20mm,高度为15-20mm,该积液斗的上部开口,下部原为封闭结构。
与积液斗通过收集循环冷凝器斜面上待测样品挥发后冷凝下来的样品浓缩液,固相微萃取纤维从保护管中插入积液斗中的浓缩液,从而使固相微萃取纤维与待测样品挥发冷凝液充分接触,吸附富集后取出进行色谱分析。
循环冷凝器放入固相微萃取瓶中,使循环冷凝器端面的边缘与固相微萃取瓶的瓶口边缘接触,拧紧固相微萃取瓶的瓶盖实现固定密封,固相微萃取瓶底部待测液中放置搅拌子,固相微萃取瓶由铁架台固定,并置于水浴烧杯中,烧杯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上,烧杯底部放有搅拌子。
利用本实用新型装置进行循环冷凝固相微萃取时,将固相微萃取瓶中的待测液加热,使待测液挥发到固相微萃取瓶的气相中。同时在整个过程中,通入的冷却水将循环冷凝器的外壁冷却,使被加热挥发到气相中的待测液在循环冷凝器的外壁冷凝,形成小液滴沿外壁流下,落入积液斗中,形成稳定的冷凝液流。当积液斗中的冷凝液高度超过导流总管的高度时,冷凝液将沿着导流总管留置萃取瓶中,保证了积液斗中的冷凝液不断地更新之中,当萃取纤维插入积液斗中进行萃取时,本实用新型能确保萃取的冷凝液浓度即为与之平衡的气相中组分的浓度。
本实用新型集顶空式萃取和浸入式萃取的优点于一身,充分发挥了高温挥发,低温冷凝吸附的物化规律,冷凝液时刻处于更新状态中,可以检测到与之平衡的溶液的即时浓度,降低待测物的检测限,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拓宽了固相微萃取技术在分析检测的应用范围。装置中的萃取纤维不需要与待测液直接接触,从而减少了纤维被污染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50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声波使油水乳化物破乳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进料分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