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保温式中心浇口套有效
申请号: | 200920315351.6 | 申请日: | 200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7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丰奥威汽轮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8 | 分类号: | B22C9/08;B22D18/04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33206 | 代理人: | 胡龙祥 |
地址: | 3125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保温 中心 浇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浇注配件,尤其是一种真空保温式中心浇口套。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低压铸造的模具浇口套采用陶瓷等保温材料制成或在模具钢表面喷涂保温涂料构成,使用时将浇口套置于模具进料口,使用过程中浇口部位为金属溶液的流道,需要有非常好的抗热腐蚀性能和保温性能。浇铸过程中,为避免金属溶液结晶凝固成铸造件而导致体积缩减,通常需要在浇口套的浇口内浇入较多的溶液以避免凝固后在模具进料口形成铸造缺陷,提高保温性能就是使浇口套在铸造过程中保持相对较高的温度,使该部位最后冷却,达到为铸件补缩的目的。金属溶液在充型流动的过程中对流道壁产生冲刷,导致流道壁腐蚀磨损。
采用陶瓷浇口套有以下缺点:易碎;在模具上装配有困难;保温性能不够好;使用后更换频繁,每次清理模具需要更新浇口套。
采用模具钢作浇口套的缺点,保温性能差,铸型未冷却的情况下,浇口套已经冷却,无法达到补缩的效果,且浇口冷却过快,残留在浇口中的金属溶液无法回流到保温炉内,造成浇口堵塞。现在一般不采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浇口套不能同时兼顾保温性能和耐腐蚀的缺陷,提供一种真空保温式中心浇口套,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真空保温式中心浇口套,其具有一个套体,套体中间具有浇口,其特征是:所述的套体内具有环绕所述浇口的保温空腔。
作为优选,所述的套体由内层和外层连接构成,所述的保温空腔形成在所述的内层与外层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的保温空腔为在所述的内层或/和外层上设置环状凹部并将内层和外层的端部焊接在一起构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套体具有位于其中间部位的环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既能明显提高保温性能,又能使浇口套耐腐蚀、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套体,2-浇口,3-保温空腔,4-内层,5-外层,6-环边,7-焊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真空保温式中心浇口套,其具有一个套体1,套体1中间具有浇口2,其特点是:套体1内具有环绕浇口2的保温空腔3,该保温空腔3的存在改变了热量在此的传递方式(将传导改为辐射),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进一步的,保温空腔3还可以是真空。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套体1由内层4和外层5连接构成,保温空腔3形成在内层4与外层5之间,而且,保温空腔3为在内层4上(也可以是在外层上或者同时在内层和外层上)设置环状凹部并将内层4和外层5的端部焊接(见焊接部7)在一起构成。套体1具有位于其中间部位的环边6(具体的,环边6一体形成在外层5上),以便使用时安置在模具进料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内层材料和外层材料来同时兼顾保温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作为一个例子,内层材料、外层材料均可以选用耐热模具钢制成。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不易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丰奥威汽轮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丰奥威汽轮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53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压、差压或真空铸造用底箱
- 下一篇:一种钢筋切断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