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驱动轴动力吸振器的固定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16616.4 | 申请日: | 2009-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0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李书福;杨健;赵福全;宋百忠;肖俊香;王海林;刘强;马芳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7/22 | 分类号: | B60K17/2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动力 吸振器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驱动轴总成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驱动轴动力吸振器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随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各方面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为调节驱动轴的一阶弯曲模态频率,一般在驱动轴上安装动力吸振器,目前,公知的驱动轴动力吸振器的固定是采用卡箍固定的,如图1所示,动力吸振器2装配到驱动轴1上后,通过卡箍3固定在驱动轴上,虽然卡箍能达到固定要求,但卡箍会额外增加驱动轴旋转过程中的动不平衡量,对驱动轴总成的可靠性、耐久性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固定结构中因卡箍会额外增加驱动轴旋转过程中的动不平衡量等问题而提供一种改进的驱动轴动力吸振器的固定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驱动轴动力吸振器的固定结构,包括驱动轴、动力吸振器,动力吸振器至少一个固定端通过粘合层固定在驱动轴上。装配时,动力吸振器在其结合面处通过一粘合层附着在驱动轴上,代替现有的卡箍固定结构,完全能达到卡箍固定所起到的固定效果;粘合层重量比卡箍轻,且沿驱动轴表面均匀分布,不存在重力偏心问题,所以可减少因增加卡箍而引起的驱动轴旋转过程中的动不平衡量,提高了驱动轴总成的可靠性、耐久性,并可减轻整车重量,降低成本。所述粘合层通过硫化工序形成。所述硫化工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包括表面处理、涂覆粘胶剂、热处理等。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吸振器二个固定端都通过粘合层固定在驱动轴上。动力吸振器可以一端通过粘合层直接附着在驱动轴上,也可以二端都通过粘合层直接附着在驱动轴上,根据动力吸振器的安装要求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驱动轴动力吸振器的固定结构的外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吸振器部位的轴向截面图;
图4是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驱动轴1,动力吸振器2,卡箍3,粘合层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在装配时,先对驱动轴1和动力吸振器2两端的结合面进行表面处理,涂覆粘胶剂,然后定型并通过热处理,这样在驱动轴1和动力吸振器2两端的结合面处形成粘合层4,动力吸振器2通过粘合层4附着在驱动轴1上,完全能够达到固定要求。因减少了卡箍,当驱动轴高速旋转时,驱动轴动不平衡量会减少,提高了驱动轴总成的可靠性、耐久性;并可减轻整车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66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