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湿性化学纤维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16669.6 | 申请日: | 2009-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55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谢浩福;谢晖;周荷芳;谢浩平;王辉;施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锦纶厂 |
主分类号: | D01D5/253 | 分类号: | D01D5/253;D01D5/2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翁坚刚 |
地址: | 21314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湿性 化学纤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纤维,具体涉及一种导湿性化学纤维。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化学纤维主要采用涤纶长丝作为原料,而化学纤维的截面呈圆形或者类似圆形,由于涤纶自身吸湿性差,穿着时感觉很闷湿,不透气,缺乏舒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导湿性化学纤维。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湿性化学纤维,从化学纤维的截面上看,由基本形状呈H形的纤维本体1和纤维本体1之间的空隙2构成,纤维本体1的边缘部位均为毛刺状。
所述导湿性化学纤维的整体高度h为55μm~85μm,宽度s为30μm~50μm,纤维本体1的单边宽度a均为10μm~20μm。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化学纤维的截面形状为半封闭状的中空结构,呈H形,这样使得纤维表面包容性强,表面积大,起吸湿作用的管道在纤维表面,纤维交织后纤维间有形成开放式通道,具有易导汗排湿的功能,织物穿着轻盈、干爽,吸湿性、透气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化学纤维的截面的基本形状的示意图,实际的边缘部位均为毛刺状;
图2为生产图1所示的化学纤维的喷丝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本实施例的导湿性化学纤维的截面形状为半封闭状的中空结构,导湿性化学纤维从截面上看,由基本形状呈H形的纤维本体1和纤维本体1之间的空隙2构成,纤维本体1的边缘部位均为毛刺状。导湿性化学纤维的整体高度h为70μm,宽度s为40μm,纤维本体1的宽度a为15μm。
见图2,生产本实施例的导湿性化学纤维的喷丝板是在常规的化学纤维喷丝板上设置了若干个呈H形的喷丝孔,这些喷丝孔在喷丝板上同心圆分布单向排列,根据需要可设置1圈、2圈或者3圈,本实施例为1圈。为了减少熔体喷出时的剪切应力,可以将喷丝孔的深度增加至30mm。喷丝板上的各个H形的喷丝孔的单边宽度b均为1mm。
工艺流程:将涤纶切片干燥、熔融,再进行纺丝(熔融的涤纶从喷丝板喷出后冷却凝固而完成纺丝),再经过上油后卷绕成型(拉长约30~100倍)。最后经过牵伸定型卷绕成筒(拉长1.5~3倍)而得到呈H形的化学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锦纶厂,未经常州市锦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66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绿藻繁殖抑制系统
- 下一篇:电热式废硫磺提纯蒸馏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