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浆料的增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316933.6 | 申请日: | 200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3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曾彬;白上阳;刘向;许景媛;杨保才;曾庆楠;彭传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贡市轻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王荣 |
地址: | 643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浆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浆料的增稠装置,特别是用于蒸发制盐系统浆料的增稠装置。
背景技术
增稠装置作为一种较简单的固液分离装置,在制盐装置上均有运用,目前广泛使用的增稠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沉降锥桶11、设于沉降锥桶11上的盐浆进口管12、浓盐浆出口管13和事故排放管14、密封罩15、设于密封罩15底部的清液出管16和设于密封罩15上的排气管17,其中盐浆进口管12设于沉降锥桶11上端的切向位置;使用时,当盐浆通过盐浆进口管12切向进入沉降锥桶11,通过离心沉降,进行固液分离,较浓浆料沉降后到浓盐浆出口管13排出,清液通过上部的溢流堰口从清液出管15排出;该装置的缺点:需要较大离心力,提高了盐浆输送泵的扬程,增加了电能消耗;浆料进入沉降锥桶11后,沿器壁进行切向旋转,对盐粒有一定的破碎;当离心力控制不稳时,分离效果得不到保障,大部份粉盐随清液到溢流堰口处回到蒸发系统,影响盐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浆料的增稠装置,它不仅降低了能耗,同时保证了固液分离效果,减少回蒸发系统的细盐量,确保盐粒的品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浆料的增稠装置,包括沉降锥桶、设于沉降锥桶上的浓浆出口管和事故排放管、密封罩、设于密封罩底部的清液出管和设于密封罩上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在密封罩上固设有中心筒,中心筒的下端位于沉降锥桶内,浆料进口管轴向装于中心筒内。
使用时,当浆料从浆料进口管轴向进入中心筒,通过中心筒进行重力沉降,大颗粒盐沿轴线方向下沉,细盐随着清液通过中心桶下端口向上流动,固体颗粒向下运动,清液向上从沉降锥桶的出口溢流排出;本实用新型对浆料采用轴向送料,对浆料输送泵的扬程要求较低,降低了能耗;浆料不进行切向旋转,对盐粒无破碎,确保盐粒的品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中心筒的下端侧壁上设有锯齿形的堰口,可增大澄清面积;细盐随着清液通过中心桶下端的堰口向上流动时,上升过程中,将再次进行重力沉降分离,固体颗粒向下运动,通过顺流和逆流两次重力沉降分离,分离效果有一定的保证,几乎无细盐回蒸发系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密封罩上还设有检修孔;便于维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仅降低了能耗,同时保证了固液分离效果,减少回蒸发系统的细盐量,确保盐粒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盐浆增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2所示,该浆料的增稠装置,包括沉降锥桶1、设于沉降锥桶1上的浓浆出口管2和事故排放管3、密封罩4、设于密封罩4底部的清液出管5、设于密封罩4上的排气管6和检修孔7,在密封罩4上固设有中心筒8,中心筒8的下端位于沉降锥桶1内,浆料进口管9轴向装于中心筒8内,在中心筒8的下端侧壁上设有锯齿形的堰口8a;
使用时,当浆料从浆料进口管9轴向进入中心筒8,通过中心筒8进行重力沉降,大颗粒盐沿轴线方向下沉,含较细盐液通过中心桶8下端的堰口8a向上流动时,上升过程中,将再次进行重力沉降分离,固体颗粒向下运动,通过顺流和逆流两次重力沉降分离,分离效果有一定的保证,几乎无细盐回蒸发系统,清液向上从沉降锥桶1的出口溢流排出;本实用新型对浆料采用轴向送料,对浆料输送泵的扬程要求较低,降低了能耗;浆料不进行切向旋转,对盐粒无破碎,确保盐粒的品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贡市轻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自贡市轻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69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湿态维持过滤水壶滤芯
- 下一篇:液体分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