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锁具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17214.6 | 申请日: | 200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4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沈晓槎;蒋小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阳市盛堡锁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31/00 | 分类号: | E05B31/00;E05B19/00;E05B15/14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韩洋;吴彦峰 |
地址: | 618000 四川省德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锁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尤其是一种锁芯由片状结构叠装而成的锁具。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是对于锁芯由片状结构叠装而成的锁具的改进。传统的锁芯通常是整体成型然后在进行加工加装弹子、弹簧,然后安装在锁套内,这种传统结构的锁芯弹子在一条直线上编码,弹子的变化率受到锁芯体积和弹子体积的限制。
为了改进锁的编码率和组合方式,现有解决方案是采用由片状结构叠装而成的锁芯构成锁具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0710181894.9中所描述,锁芯是由片状的部件叠装而成,片状的部件上有控制锁芯与锁套锁定状态的启闭元件和与钥匙上识别点接触控制启闭元件可移动状态的识别元件,当与锁具对应的钥匙插入后,识别元件位于正确位置时,启闭元件处于可移动状态,解除了锁芯与锁套之间的锁定关系。上述的片状部件在叠装时一般是采用在所有片状部件上开多个定位孔,然后分别插入定位销对所有的片状部件进行定位,在锁芯的两端进行紧固,最后在钥匙插入端加入挡片构成一个完整的锁芯。这样的结构在加工片状部件时需要钻定位孔,组装锁芯时片状部件之间需要定位,穿定位销,对提高制造锁具的效率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材料利用效率高,易于组装的锁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锁具,包括锁套、可转动地安装在锁套中的锁芯,和安装在锁芯中构成识别和启闭功能的片状部件,其中构成启闭功能的片状部件中具有与锁套配合锁定锁芯的启闭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芯具有两端,一端具有钥匙孔为首端,另一端为尾端,在首端上朝向尾端的方向延伸有导柱,导柱的数量大于等于2个,片状部件安装在多个导柱包围的空间中,导柱朝向片状部件的内壁面是与片状部件外缘相贴合的定位面,相邻的导柱之间形成间隙,在至少一个间隙中有片状部件中延伸出启闭弹子,在导柱尾端位置安装的封堵部件与导柱尾端一起构成锁芯的尾端。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技术方案如下:
优选地,导柱朝向锁套的外壁面是与锁套内壁贴合的圆弧面。
优选地,在片状部件的外缘上有凹陷,所述的凹陷是两个相互垂直的壁面,与之相对的导柱的内壁面也是两个相互垂直的壁面。
优选地,在锁芯的圆周面上有环形的第一凹槽,在锁套上与第一凹槽对应的位置有环形的第二凹槽,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间设置有滚珠,在锁套上至少有一个连通第二凹槽与锁套外部用于通过滚珠的通孔,通孔中有堵头。
优选地,封堵部件包括安装在导柱之间的主体,主体与导柱尾端固定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的主体具有延伸至间隙的凸台,凸台的外表面与主体外壁面形成一个连续光滑的曲面,在该曲面上有一个凹槽,凹槽中安装有固定卡箍。
优选地,所述的构成识别和启闭功能的片状部件包括结构片、功能片以及位于其中的启闭弹子和识别弹子,功能片的主体安装在导柱之间,可以沿定位面滑动,主体的一端作为启闭弹子可滑动至间隙外,主体上设有弹性元件与导柱接触提供主体的复位弹力,主体上还设有弹性片与识别弹子的尾端可滑动地接触,为识别弹子复位提供弹性力;在结构片的外缘上有凹陷,所述的凹陷是两个相互垂直的壁面,与之相对的导柱的内壁面也是两个相互垂直的壁面,在结构片上设有引导识别弹子运动的槽。
优选地,所述的识别弹子是一个中间有孔的圆片,其运动方向与启闭弹子垂直,与之配合的启闭弹子主体上有一个限位块,当识别弹子位于开启位置时,限位块可以移动进入孔中。
优选地,所述的构成识别和启闭功能的片状部件包括结构片、功能片以及位于其中的启闭弹子和识别弹子,功能片的主体安装在导柱之间,由导柱限定位置,启闭弹子位于两个相对的定位面之间,可以在定位面上滑动,主体具有一个弹性元件与启闭弹子接触,为启闭弹子复位提供弹性力,主体上还设有弹性片与识别弹子的尾端可滑动地接触,为识别弹子复位提供弹性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阳市盛堡锁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德阳市盛堡锁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72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