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用一站式压缩空气供气单元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17254.0 | 申请日: | 2009-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1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江清;陈炳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海清 |
主分类号: | F17D1/04 | 分类号: | F17D1/04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金辉 |
地址: | 2145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用一站式 压缩空气 供气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空气供气装置,尤其是涉及到各类船舶上为主辅机启动、汽笛鸣放和各种气动元件等提供气源的一站式压缩空气供气单元。
背景技术
船用压缩空气供气单元主要是为各类船舶上为主辅机启动、汽笛鸣放和各种气动元件等提供气源。目前,国内造船技术对全船压缩空气供气仍停留在分散式单一主题供气的水平,即主机启动通过主机空气瓶来提供气源启动,辅机启动通过辅机空气瓶来提供气源启动,汽笛鸣放通过汽笛空气瓶来提供气源启动,气动百叶窗的开启与关闭通过气动百叶窗空气瓶来提供气源实现,气动快关阀的关闭通过气动快关阀空气瓶来提供气源实现等等。这给船舶设计和施工调试增加了不少繁杂的工作量,使造船进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且因分散式供气,空气压缩机,各类阀件,仪表重复设置,增加造船成本。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船舶自重增加,船舶载重能力降低,运营成本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船用一站式压缩空气供气单元,综合考虑全船压缩空气总用量和压力需要,改分散式主题供气为一站式集中供气,由空气压缩机产生压缩空气供气给集装空气瓶贮存,然后通过出气阀分配至全船各使用场所,减少了空气压缩机、各类阀件和仪表等重复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船用一站式压缩空气供气单元,包括支架、管线、集装空气瓶、出气阀和出气管路,所述集装空气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集装空气瓶通过管线和进气阀连接有空气压缩机,在所述集装空气瓶上设置有空气安全阀、压力表和压力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装空气瓶上至少设置有三个出气阀,每个出气阀上连接有出气管路,在其中一出气管路上连接有减压阀和压力表,在所述每根出气管路的末端设置有启动阀。
所述的空气压缩机为两台。
所述的集装空气瓶为两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改分散式主题供气为一站式集中供气,由空气压缩机产生压缩空气供气给集装空气瓶贮存,然后分配至全船各使用场所,减少了空气压缩机、各类阀件和仪表等重复设置,为船舶设计和施工节省空间和时间,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造船进度,同时降低了船舶的自重,减少了造船成本,使船舶载重能力得到提高,降低了船舶的运营成本。
2.采用两台空气压缩机和两组集装空气瓶,提高了空气存储的效率,同时提高了各个机器的启动效率。
3.在其中一出气管路上设置有减压阀,减压至所需压力,送往汽笛鸣放及其它杂用管路,供操控各气动元件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船用一站式压缩空气供气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1.空气压缩机 2.管线 3.集装空气瓶 4.空气安全阀 5.出气阀 6.出气管路 7.减压阀 8.启动阀 9.压力表 10.压力开关 11.进气阀 12.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以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项权利要求限定。
从图1中可以看出,船用一站式压缩空气供气单元的工作原理是:集装空气瓶3上设有压力开关10,在集装空气瓶3内贮存的压缩空气压力低于设定的低压时,压力开关10自动启动空气压缩机1工作,产生的压缩空气经进气阀11进入集装空气瓶3中,在瓶内空气压力达到压力开关10设定的高压时,空气压缩机1停止工作。集装空气瓶3贮存的压缩空气经出气阀5和出气管路6分别送往主机和辅机,在需启动主机或辅机时,打开出气管路6上的启动阀8(设在主机和辅机启动气缸傍)即可。经出气阀5输出的压缩空气由减压阀7减压至所需压力,送往汽笛鸣放及其它杂用管路,供操控各气动元件用。集装空气瓶3设压力表9,可随时观察空气压力。在空气压力有超出集装空气瓶3的工作压力1.05倍的情况下,集装空气瓶3上设置的空气安全阀4将泄放瓶内压力超出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海清,未经陈海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72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