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度可调的叠层隔震支座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17609.6 | 申请日: | 200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1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葛成良;黄志伟;万敏;刘凡;杨锐;路大举;邹凯;顾静良;刘志强;吴剑涛;李正东;余鸿铭;郑捷;陈传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四川电力试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F3/08 | 分类号: | F16F3/08;F16F15/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利中心 51210 | 代理人: | 翟长明;韩志英 |
地址: | 6219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度 可调 叠层隔震 支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震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度可调的叠层隔震支座。
背景技术
精密设备如精密机床对隔震要求也越来越高。系统的隔震或减震也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没有一个好的隔震系统任何超精密动作都是难于实现的。市场上已经有空气弹簧、金属弹簧、橡胶弹簧、软木、动态伺服隔震系统等多种隔震器。空气弹簧隔震效果很好,但是长时间使用存在泄气问题,并且其系统恢复时间较长;金属弹簧刚度较大,固有频率较高,对低频隔震效果较差;动态伺服隔震系统比较复杂、响应速度长、价格较昂贵。基于软木和橡胶组合的叠层隔震橡胶支座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高度相对固定。
中国专利文献CN93105633.0公开了一种名称为《无粘性叠层橡胶隔震器》的装置,提供了一种薄钢板与橡胶板相间堆叠的隔震器,但这种装置只能隔震,不能调节高度,重量较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现有叠层隔震支座高度不能调节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度可调的叠层隔震支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度可调的叠层隔震支座,其特点是,所述的叠层隔震支座包括叠层隔震橡胶支座、支架、千斤顶、液压泵、高压油管等;其中,叠层隔震橡胶支座由由多个松木板和多个橡胶片堆叠而成,橡胶片和松木板之间通过粘结剂粘接。所述支架的底部为平面,支架的上表面中部设有与千斤顶外径相匹配的圆形凹陷。
所述的叠层隔震橡胶支座设置在底部,支架固定设置在叠层隔震橡胶支座上,千斤顶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液压泵通过高压油管与千斤顶连接;在高压油管与液压泵之间设置有减压阀。
所述的液压泵采用手动或电动液压泵。
在本实用新型中,叠层隔震橡胶支座起到支撑和减震的作用,千斤顶起到调节高度的作用。液压泵调节千斤顶活塞升起的高度就可以起到调节高度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度可调的叠层隔震支座能够实现对平台、车辆等系统的隔震支撑,尤其是能实现被支撑系统高度的调节。在使用中,根据应用场所需要,可采用多个本实用新型的叠层隔震支座同时操作,取得更好的隔震支撑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价格低,应用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度可调的叠层隔震支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度可调的叠层隔震支座实施例的叠层隔震橡胶支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2中,一种高度可调的叠层隔震支座,所述的叠层隔震支座包括叠层隔震橡胶支座3、支架4、千斤顶5、液压泵1、高压油管2;其中,所述的叠层隔震橡胶支座3由多个松木板302与多个橡胶片301交替堆叠而成,松木板302与橡胶片301之间通过粘接剂固定粘接,本实施例中,叠层隔震支座的底层为松木板,顶层为松木板。所述支架4的底部为平面,支架4的上表面中部设有与千斤顶5外径相匹配的圆形凹陷。所述的叠层隔震橡胶支座3设置在底部,支架4设置在叠层隔震橡胶支座3上,千斤顶5设置在支架4上;所述液压泵1通过高压油管2与千斤顶5连接;在高压油管2与液压泵1之间设置有减压阀6。
千斤顶5可以采用商用千斤顶,具体承载吨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起到了支撑和高度调节的作用。
支架4是叠层隔震橡胶支座3和千斤顶5的托架,保证千斤顶5的机械固定。
叠层隔震橡胶支座3采用橡胶片301和松木板302多层粘接,起到了隔震和支撑的作用。
所述的液压泵1采用手动或电动液压泵。本实施例中,采用手动液压泵,通过设置在液压泵1上的手柄7操作,可调节千斤顶5活塞升起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叠层隔震橡胶支座的底部和顶部的材料可采用薄型金属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四川电力试验研究院,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四川电力试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76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