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板料矫直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20317714.X | 申请日: | 200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93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钱直睿;刘克欣;张爱平;纪玉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02 | 分类号: | B21D1/02 |
代理公司: | 山东清泰律师事务所 37222 | 代理人: | 聂磊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板料 矫直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矫直机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卡车纵梁制造所需要的坯料,条料宽度300~500mm,长度6000~12000mm,厚度3~12mm。采用毛坯料进行落料的方法得到所需尺寸板料,材料浪费严重,落料模具费用高。如直接采用平板纵剪分条下料,则在长度方面上会产生弯曲挠度6~15mm,即通常所说的镰刀弯。该镰刀弯导致纵梁成形误差大,不能用于实际生产。因此这种镰刀弯较大的条料需要进行矫直,使镰刀弯的挠度小于4mm。这种金属板料镰刀弯的矫直设备国外目前采用立辊挤压板料边缘的方法,控制机构复杂,设备费用昂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够矫直类似卡车纵梁用的金属中厚板长条料(厚度范围约3~20mm)的矫直机,主要由机体、动力系统、传动系统、电气系统、机械压下机构、矫直辊、夹送辊、导向辊构成,其中电气系统连接动力系统,动力系统提供动力给传动系统,传动系统与安装在机体上的矫直辊连接;矫直辊分为上矫直辊和下矫直辊;机械压下结构安装在机体上,与矫直辊连接,在上矫直辊左右两端各单独连接一套机械压下机构;导向辊、夹送辊位于设备入口。
设备进口设置导向辊和夹送辊,导向辊是一组或若干组。
下矫直辊左右固定在机座上,只能够围绕自身轴线转动。
上矫直辊左右两端各连接一套机械压下机构,独立调整。
机械压下机构主要由小电机、蜗杆、涡轮、丝杠构成,与矫直辊连接,所起的作用是分别调节上矫直辊左右两端到下矫直辊的距离,以校正镰刀弯。
主电机提供动力,经减速机、齿轮箱、联轴器传递至安装在机体的上矫直辊、下矫直辊。上矫直辊与丝杠相连,丝杠外部套装于涡轮,涡轮安装于机体内,并与蜗杆啮合。蜗杆安装于机体内,与小电机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矫直机的矫直辊相对排列,最少为一对,但可根据需要矫直金属板料的厚度和宽度,增加矫直辊的对数,矫直辊可采用整体式结构,也可采用各自独立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新型矫直机,开创性地成功应用于金属板料领域,并取得矫直金属板料的满意效果。
通过调整上矫直辊左右端到下矫直辊的距离,使金属板料在通过上下矫直辊中间时,板料镰刀弯内侧的边缘受到碾压,产生伸长塑性变形,矫直板料镰刀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节约了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金属板料矫直机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金属板料矫直机俯视图。
附图各部件说明
1为机体,2为蜗杆,3为涡轮,4为丝杠,5上矫直辊,6为下矫直辊,7为夹送辊,8为导向辊,9为小电机、10为联轴器、11为齿轮箱、12为减速机、13为主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金属板料矫直机主要由机体1、动力系统、传动系统、电气系统、上矫直辊5两端的两套机械压下机构、矫直辊、导向辊、夹送辊组成,其中动力系统由小电机9、主电机13组成,传动系统由减速机12、齿轮箱11、联轴器10组成。
电气系统控制动力系统提供动力给传动系统,再与上矫直辊5、下矫直辊6连接。矫直辊为上下双辊结构,上矫直辊左右两端各连接一套机械压下机构,用以调节上矫直辊5左右端到下矫直辊6的距离。所述机械压下机构主要由小电机9、蜗杆2、涡轮3、丝杠4构成。导向辊8、夹送辊7位于设备入口处,用于定位导向和夹送金属板料。
主电机13提供动力,经减速机12、齿轮箱11、联轴器10传递至安装在机体1的上矫直辊5、下矫直辊6。上矫直辊5与丝杠4相连,丝杠4外部套装于涡轮3,涡轮3安装于机体1,并与蜗杆2啮合。蜗杆2安装于机体1,与小电机9相连。板料经导向辊8、夹送辊7进入上下矫直辊中间,通过上矫直辊5左右两端的机械压下机构分别调整上矫直辊5与下矫直辊6之间的距离,对板料进行不均衡碾压,延长镰刀弯内侧边缘,矫直板料。
本实用新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进行说明,但保护范围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技术范围内具有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经过简单的变换,而获得本实用新型同样的技术效果,同样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77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管道弯制装置
- 下一篇:挤压机的可随动调节接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