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异型低渗透燃油软管总成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18080.X | 申请日: | 2009-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1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田凤军;刘世海;王培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大港胶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1/06 | 分类号: | F16L11/0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杨红 |
地址: | 300270 天津市大港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型 渗透 燃油 软管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油管,尤其涉及一种异型低渗透燃油软管总成。
背景技术
由于汽车装配是油管都不可能以直线状态进行安装。因此,汽车整体内部管路安装的燃油管需要配合安装空间进行形状再塑成异型,同时还要求燃油管具有较好的耐渗透性。目前市场上有一种氟乙烯胶管耐渗透性较好,但该系列产品成本较高,中低档车的主机厂无法使用。为了满足汽车配套技术和工艺要求,市场亟待开发一种既环保又节能的异型低渗透燃油软管总成总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异型低渗透燃油软管总成,可以配合安装空间进行形状再塑成异型,同时具有较好的耐渗透性,生产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异型低渗透燃油软管总成,包括两端插接成型弯管的连接管,其特征是:所述成型弯管主要由自内向外依次连接的内衬层、防渗层、过渡层和保护层同步挤出一次成型构成整体软管总成。
所述成型弯管及与其插接的连接管一次注塑成型成整体软管总成。
所述整体软管总成两端的成型弯管呈内径相同或不同的异形体。
所述成型弯管外径范围为φ7.5mm-φ40mm。
所述内衬层的厚度为0.5-2mm;防渗层的厚度为0.5-1.2mm;过渡层的厚度为0.5-1.2mm;保护层的厚度为1-4mm。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1)多层结构进行优化组合,充分利用原材料的优缺点,进行合理设计,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
(2)采用特殊配合丁腈胶(NBR)粘合技术,解决了胶管不同胶料的粘合、产品脱层问题。
(3)选用强度高、韧性好、耐渗透性能优良的氟乙烯材料,使产品性能更加可靠,有效降低了燃油的渗透性,提高了汽车整体的排放标准。很好地解决了燃油胶管的渗透问题,实现零渗透。
(4)采用新工艺直接完成内衬层、防渗层、过渡层和保护层同步挤出、包覆,形成流水线生产工艺,增加了产品的粘合强度,产品一致性强。
(5)产品外径范围从φ7.5mm-φ40mm,增加了产品的适用范围,能满足各种规格燃油软管的要求。
(6)异型结构,如独特的“哑铃”状产品结构设计,在满足产品要求的前提下,有效地实现了产品结构优化利于装配。
(7)采用金属铁管替代部分THV软管,不仅提高了产品的耐渗透性,而且降低了成本。
总之,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强度高、韧性好,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有效降低使用成本;防渗透能力强,利于环保。生产中,以系列划分可满足不同规格的技术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成型弯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见附图,一种异型低渗透燃油软管总成,包括两端插接成型弯管的连接管,其特征是:所述成型弯管主要由自内向外依次连接的内衬层、防渗层、过渡层和保护层同步挤出一次成型构成整体软管,所述内衬层和过渡层的材料为丁晴胶;所述防渗层为氟乙烯材料,保护层采用氯磺化聚乙烯。所述成型弯管及与其插接的连接管一次注塑成型成整体软管总成。所述整体软管总成两端的成型弯管呈内径相同或不同的异形体。所述成型弯管外径范围为φ7.5mm-φ40mm,能满足各种规格燃油软管的要求;所述内衬层的厚度为0.5-2mm;防渗层的厚度为0.5-1.2mm;过渡层的厚度为0.5-1.2mm;保护层的厚度为1-4mm。
采用特殊配合NBR粘合技术,解决了胶管内外层不同胶料的粘合、产品脱层问题;采用新型生产线直接完成内衬层、防渗层、过渡层和保护层同步挤出、包覆,形成流水线生产工艺、产品质保一致性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大港胶管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大港胶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80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解槽支撑梁与支墩的连接结构
- 下一篇:双效蒸发器防溢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