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辊式破碎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20318294.7 | 申请日: | 200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5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康;卢杰山;胡学芳;李子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4/02 | 分类号: | B02C4/02;B02C4/08;B02C4/30;B02C4/3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志强 |
地址: | 52904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破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破碎机械,特别是一种新型辊式破碎机。
背景技术
粉体行业中的生产工艺(如烧结)过程中,一些物料往往会产生结块而形成假颗粒,为了将块状粉体转变成所需要理想的颗粒产品,通常会使用到破碎机。传统的辊式破碎机主要包括设置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两个相互平行的主轴,主轴上分别设置有破碎辊,两破碎辊之间相互接近。在工作过程中,两破碎辊朝相反方向转动,物料从转动的两破碎辊之间的经过而被碾压破碎。这种破碎机由于只具备一组破碎辊,且破碎辊与物料的接触面积小,因此其生产出来的颗粒形状不理想,需要人工将破碎后的物料倒入破碎辊之间的缝隙中进行重复粉碎,导致其产量不高,单位吨料耗电大,生产效率较低,而且容易造成对物料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产量高、节能环保的新型辊式破碎机。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辊式破碎机,包括机架,机架上端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下方设有对滚式破碎辊,破碎辊上设有破碎齿,破碎辊下方设有向下倾斜的粉料导板,粉料导板之间设有粗粉出口,粗粉出口下方设有对滚式细化辊,细化辊下方设有出料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细化辊为光滑辊。
进一步,破碎辊和细化辊的中心分别安装有传动轴,同一侧破碎辊和细化辊的传动轴通过传送带传动。
进一步,破碎辊和细化辊上分别设有调节辊间距的调节手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破碎机,破碎辊上设有破碎齿,加大物料与辊面的接触面积,能够更好的粉碎物料;通过在破碎辊下方设置挡板和一组细化辊,使得经过上层破碎辊破碎的物料能沿着挡板滑进下层细化辊之间,进一步细化破碎,从而使颗粒产品达到理想要求的细度,不需要人工将物料倒入机架进行重复粉碎,减轻了劳动强度,能有效提高其产量以及生产效率,减少破碎机消耗的能量,同时也避免了对物料造成污染的问题;上方的破碎辊与其下方的细化辊通过传送带连接后,两者可通过同一套传动系统达到同时运作的需求,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一种新型辊式破碎机,包括机架1,机架上端设有进料口11,进料口11下方设有对滚式破碎辊2,破碎辊2上设有破碎齿21,破碎辊2两辊之间的破碎齿21互相啮合,更好的粉碎物料;破碎辊2下方设有向下倾斜的粉料导板3,粉料导板3之间设有粗粉出口31,粗粉出口31下方设有对滚式细化辊4,细化辊4为光滑辊,初步粉碎的物料在粉料导板3的引导下,进入细化辊4进一步细化;细化辊4下方设有出料口1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破碎辊2和细化辊4采用高耐磨、高韧性的锆铝复合陶瓷制造,其使用寿命长,并且对物料无污染。通过破碎辊与细化辊的上下组合,能有效地增大其破碎比,减轻劳动强度,能有效提高其产量以及生产效率,减少破碎机消耗的能量,同时也避免了对物料造成污染的问题。
进一步,破碎辊2和细化辊4的中心分别安装有传动轴6,同一侧破碎辊2和细化辊4的传动轴6通过传送带5传动,这样使用一个电机就可以带动同一侧的破碎辊2和细化辊4,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降低了设备成本。
进一步,所述破碎辊2和细化辊4上分别设有调节两破碎辊2和两细化辊4之间间距的调节手轮8。这样就可以通过调节手轮8进行调整辊缝间距来满足不同大小的块状粉体破碎要求,以获得最佳的颗粒细度并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的,所述传动轴6的外围安装有静压轴承7。这种结构既能满足止推轴承的工作需要,又提高轴承的可靠性,降低其能耗。
上述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只要其以基本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82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过分割与优化的多尺度图像自然色彩融合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集气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