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负压调整式进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20350592.4 | 申请日: | 200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6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潘春荣;叶明仁;叶启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3/09 | 分类号: | F02M23/09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整 式进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擎进气调节系统,尤指一种适用于机车引擎的负压调整式进气系统。
背景技术
于一般速克达机车(SCOOTER-TYPE MOTORCYCLE)的引擎设计中,其进气管路的设计与引擎间的相互配合极为重要,例如,引擎于慢速或称低转速时,其所需的进气管路的截面积较小、长度较长,如此可有利于提高进气管路内的气体流速,并因此增强惯性作用以及脉动效果,进而提升进气效率、增加引擎扭力;反之,引擎于快速或称高转速时,其所需的进气管路的截面积较大、长度较短,如此可以降低流阻,因而有利于进气效率的提升,进而改善燃烧过程,提升马力。
习知速克达机车的引擎其进气管路的设计,仅能将其截面积以及长度皆固定,因而仅能符合较低转速或较高转速其中一种进气需求,而无法配合全域转速的进气效率要求,造成较低转速或较高转速的性能无法兼顾。
对此,可依据引擎转速而调节进气量的设计曾被提出,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I242068。参考图1,前述专利案揭露一种负压调整式进气结构,主要利用负压原理来致动控制阀片94以使进气截面积改变,达到让车引擎在引擎全域转速的进气效率要求。
然而,上述习知进气调节结构虽改善了进气效率,使机车骑乘的加速度反应、马力/扭力性能均获提升,但控制阀片94与汽缸头91的进气道92入口距离遥远,产生压损,有低转速下流体速度提升不足、及流入汽缸的混合气体不足的问题。而且,因阀片94距负压源,即进气管路93靠近进气道92的一侧较远,致动阀片94所需相关元件(包括各种管路如负压管96、旁通负压管路95)便会不可避免地占用较大的空间。此外,此种习知设计因控制阀片94是设置在节流阀之前,在引擎的节流阀全开度时才有较明显效果,而在引擎启动时、或节流阀部分开度时,其油耗控制效果则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负压调整式进气系统,其进气截面积大小可配合速克达机车引擎的转速高低而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负压调整式进气系统,包括一汽缸头、一进气歧管、一节流阀、一真空源、及一调整机构。汽缸头内有一燃烧室、一进气道,其中进气道连通至燃烧室。
上述调整机构包括有一旁通负压管路、一负压致动器、及一控制阀片。控制阀片组设于节流阀与进气道之间,控制阀片并与负压致动器可运转地连接。旁通负压管路一端连通至真空源、另一端则连通至负压致动器。
来自真空源的负压经旁通负压管路传递至负压致动器,促使负压致动器驱动控制阀片关闭。
藉由上述配置,车辆进气状况可随引擎转速而反应改变,并且因控制进气的阀片是设置在节流阀之后,将使得自节流阀来的流体在阀片处的流速加快、有利于油气混合更均匀、尤其在多阀如四阀引擎中、低转速、节流阀开度小时,更易产生涡漩效果出来,最后油耗控制地更好。
上述旁通负压管路上可组设有一电磁阀,且电磁阀于引擎的转速低于一预设低转速时便开启,使旁通负压管路导通,又当引擎的转速高于一预设高转速时便关闭,以不导通旁通负压管路。
上述负压致动器可包括有一簧片、一连杆、及一螺旋弹簧,簧片的一侧面固设有连杆、另一侧面则抵接螺旋弹簧,连杆则可运转地连接于控制阀片。
上述真空源可包括有一负压管,其一端连通至进气歧管上邻近于汽缸头进气道的一侧、另一端连通至旁通负压管路。
上述控制阀片可设定为常关、或常开状态。上述汽缸头进气道可为单口、或被一分隔壁分隔出二子通道的双口型态。负压调整式进气系统可包括电子燃油喷嘴,是组设于节流阀与控制阀片之间。
上述调整机构可更包括一中空壳体,是组装于节流阀与进气道之间,控制阀片即组设于中空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控制阀片关闭使进气截面减小,从节流阀经过的流体于阀片处的流速加快、有利于油气混合更均匀、尤其在多阀如四阀引擎中更易产生涡漩效果出来,最后油耗控制地更好。如此可使低转速、节流阀开度小时,油耗改善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知负压调整式进气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负压调整式进气系统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汽缸头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进气调整机构分解图。
图5是控制阀片关闭时各部件作动的示意图。
图6是控制阀片开启时各部件作动的示意图。
图7是控制阀片关闭的示意图。
图8是控制阀片开启的示意图。
图9是控制阀片关闭状态下,进入进气道的气流流动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505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管并联脉冲爆震燃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