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聚氰胺尾气回收利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51368.7 | 申请日: | 200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0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庆喜;张雷;李方臣;王延峰;魏传国;刘吉祥;陈才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51/60 | 分类号: | C07D251/60;C07C273/04;C07C27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杨琪 |
地址: | 25221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聚 尾气 回收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聚氰胺尾气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如何经济的处理三聚氰胺尾气是困扰三聚氰胺厂家的一大难题,特别是低压法生产三聚氰胺的尾气处理更是令众多厂家头痛不已,特别是对回收后尿素装置的水平衡及热平衡带来很大影响,如何解决这一主要矛盾,让三聚氰胺与尿素得以稳定高效联产,是急需解决的难题。
三聚氰胺的生产伴随着大量的尾气(NH3、CO2)的产生,化学方程式如下:
6CO(NH2)2→C3N3(NH2)3+6NH3+3CO2
每生产一吨三聚氰胺会产生氨气0.81吨、二氧化碳气体1.048吨,尾气回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三聚氰胺的运行成本、经济效益。目前大多三聚氰胺生产厂家对尾气的热量无法利用,处理尾气生成的热量用循环水移走,造成浪费;另外还有一些三聚氰胺生产厂家利用三聚氰胺尾气作废热锅炉的热源来生产低压蒸汽,利用率不高。
现有技术中的低压法三聚氰胺联产尿素工艺为:三聚氰胺尾气进入常压塔洗涤吸收,吸收后的浓液送入尿素系统高浓度碳铵液槽,经过解吸、水解提浓后送入低压系统,循环再利用。这种方法多增加了一步解吸、水解的过程,加重了解吸、水解的负荷,增加了汽、水、电的消耗,并且对尿素装置的稳定性非常不利。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为达到让三聚氰胺与尿素得以稳定高效联产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流程简单、便于操作控制的利用三聚氰胺尾气联产尿素的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三聚氰胺尾气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加压机、热能回收系统和浓甲铵液生成系统,其中,热能回收系统包括一段分解加热器、二段分解加热器和一段蒸发热能利用段;加压机、一段分解加热器、二段分解加热器、一段蒸发热能利用段和浓甲铵液生成系统通过管路依次连接。
所述浓甲铵液生成系统为中压吸收塔。
使用时,具体工作流程为:三聚氰胺的尾气经加压机加压后,进入一段分解加热器,对尿液进行加热,而后进入二段分解加热器再次对尿液进行加热,然后进入一段蒸发热能利用段第三次对尿液进行加热;热能利用后,尾气进中压吸收塔(浓甲铵液生成系统),形成高浓度的甲铵液,再经甲铵泵进入尿素合成塔,反应生成尿素。
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简单、便于操作控制,多级热能利用,回收利用率高,可替代中压蒸汽对介质加热。其操作规程与尿素的中低压操作系统相结合,可控性较强。三聚氰胺尾气加压后可生成高浓度的甲铵液,大大地降低了进入尿素装置的水量,对合成转化率的影响非常的小。同时充分利用三聚氰胺尾气带来的热量代替蒸汽为尿素分解系统提供热量,降低了尿素的蒸汽消耗。
由于三聚氰胺尾气所带的热量品位比较低,且气体的传热系数较小,针对这一主要矛盾,本发明把三聚氰胺与尿素联产,通过尿素的中低压分解系统来回收三聚氰胺尾气的热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尿素的蒸汽耗明显降低。对于产生蒸汽的装置来说,仅能产生较低压力的低品位蒸汽,用途受到限制,而用三聚氰胺尾气直接作为尿素装置的热源,让其热量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无疑是非常好的一种热能利用方式。
本发明的装置解决了如何高效的把三聚氰胺尾气热量回收利用的问题,对于三聚氰胺生产企业来说是解决尾气热量回收的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这种热能回收装置不但可以应用于三聚氰胺联产尿素,而且稍加改造即可产生中压蒸汽,因此其潜在的经济效益非常大,代表了三聚氰胺尾气热量回收装置的发展趋势。
本发明所涉及的装置,加压机、一段分解加热器、二段分解加热器、一段蒸发热能利用段和中压吸收塔等,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装置,对其结构不再赘述。本发明的工艺是利用三聚氰胺尾气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蒸汽来联产尿素,其对尿素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反应物、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等均为改进,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三聚氰胺尾气回收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利用三聚氰胺尾气联产尿素的工艺流程图。
其中,1、加压机;2、一段分解加热器;3、二段分解加热器;4、一段蒸发热能利用段;5、中压吸收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513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圆球形LED灯泡
- 下一篇:立管前叉锁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