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环保滚轮式扫地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51925.5 | 申请日: | 200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8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汪一鸣;张万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一鸣;张万松 |
主分类号: | A47L13/12 | 分类号: | A47L13/12;A47L1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朝阳区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环保 轮式 扫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环保滚轮式扫地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地面清洁装置大致分为以下三大类:一类是古老、传统的方法,即使用扫帚人工清扫。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易造成扬尘,增加室内空气较大颗粒的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污染室内环境。另一类是电动滚筒式扫地装置,这类工具不能很好地清扫细小尘土,且扬尘较严重、燥声大、消耗电能。还有一类是电动吸尘装置,这类装置不仅需要消耗电能、噪音大,更重要的是它的二次污染,即在使用中产生颗粒更微小的尘埃,污染室内空气,往往这点是容易被忽视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效、环保、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电能消耗、应用范围广的扫地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效环保滚轮式扫地装置。所述滚轮式扫地装置包括机体框架,所述机体框架上设置有两端横向贯穿框架的前轴、后轴和分别设置于框架左、右两侧的左中轴和右中轴。所述前轴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前轮,两个前轮之间的前轴上安装有一个前刷辊筒,所述右中轴上安装有一个后轮,所述左中轴上安装有一个后轮和一个齿轮,所述后轴上安装有一个后刷辊筒和一个齿轮;所述左中轴上的齿轮与后轴上的齿轮相啮合。所述前刷辊筒和后刷辊筒上分别设置有长度、密度、柔软度不同的刷毛,所述前刷辊筒和后刷辊筒之间的机体框架上安装有一个收尘盒。
所述机体框架上方设置有上盖。
所述前刷辊筒上方的框架上盖上安装有一个前刮尘器,所述后刷辊筒上方的框架上盖上安装有一个后刮尘器。
所述框架上盖的顶面安装有一个支架,通过支架安装有一个拖把架,通过拖把架安装有手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在手把的推动下,前轮、后轮分别带动前刷辊筒和后刷辊筒相向转动,即向机体框架中间转动,将地面的垃圾、尘土扫入收尘盒中,前刷和后刷上方的前刮尘器和后刮尘器也同时将吸附在前刷辊筒刷毛和后刷辊筒刷毛上的灰尘刮入收尘盒中,达到清扫除尘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机体框架、前轴、后轴及上盖形成一个固定结实的框架,并可以方便地整体移动。
所述前刷辊筒和后刷辊筒组成清扫装置,其主要作用是清扫地面上的固体垃圾、各种碎屑及尘土。
所述收尘盒、前刮尘器和后刮尘器组成收尘装置,其主要作用是收集和储存垃圾。
所述框架、上盖及收尘盒形成一个较为密封的空间,以减少灰尘扬出。
所述前轮、后轮、拖把架、支架和手把构成驱动装置,其主要作用是将人力传递给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效环保滚轮式扫地装置,以保障高效环保滚轮式扫地装置运动中所需要的能量,实现清扫。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
1、本实用新型采用前、后两个辊筒刷,实现在一次操作中进行两次清扫,且前、后两个辊筒刷采用长度、密度、柔软度不同的刷毛,可分别清扫不同几何尺寸的垃圾,而特意设置的两个刮尘器可将吸附在毛刷上的灰尘用物理方法去除。可见,本实用新型具有清扫效率高的独特优点。
2、本实用新型采用人力推动的方式清扫垃圾,具有无需消耗电能、降低噪音、减少扬尘的明显优点。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毛刷和收尘盒可拆解进行清洗,使用方便。
4、本实用新型由于其轮式结构以及无需电源的特点,故其不仅可应用于家庭的日常清扫,也可应用于如办公楼、学校等室内场所的清扫。除此以外,还可应用于一些无电源的广场等室外场所。故其推广应用价值高,可取得好的环保与健康的社会效益和应用范围广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观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效环保滚轮式扫地装置。所述滚轮式扫地装置包括机体框架12,所述机体框架上设置有两端横向贯穿框架的前轴11、后轴14和分别设置于框架两侧的右中轴13和左中轴17。所述前轴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前轮7,两个前轮之间的前轴上安装有一个前刷辊筒6,所述右中轴上安装有一个后轮9,所述左中轴上安装有一个后轮9和齿轮16,所述后轴上安装有一个后刷辊筒4和齿轮15;所述左中轴上的齿轮16与后轴上的齿轮15相啮合。所述前刷辊筒和后刷辊筒上分别设置有长度、密度、柔软度合适的刷毛,所述前刷辊筒和后刷辊筒之间的机体框架上安装有一个收尘盒5。
所述机体框架上方设置有上盖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一鸣;张万松,未经汪一鸣;张万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519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