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尿素水供给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80000447.6 | 申请日: | 2009-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0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浅浦慎也;小田富久;利冈俊祐;田内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N3/08 | 分类号: | F01N3/08;B01D53/9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蒋 亭;苗 堃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尿素 供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尿素水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为了对废气中的NOx进行还原而在内燃机排气通路内供给尿素 水的内燃机中,为了预先贮存尿素水,具备尿素水罐。由于在该尿素水 罐内充满由尿素水气化而成的氨气,所以在为了补充尿素水而将尿素水 罐的补充口的盖子拿掉时,氨气就会释放到外部大气中。
因此,为了阻止这种氨气被释放到外部大气中的情况,公知具备下 述机构的尿素水罐:在尿素水罐的上部用于将在尿素水罐内产生的氨气 强制性地排出的电动扇、用于将由电动扇排出的氨气暂时吸附的吸附装 置以及用于使从吸附装置脱离的氨氧化的氧化催化剂(例如参照特开 2005-105915号公报)。
然而,对于该尿素水罐,存在产生的氨气被白白地浪费掉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在尿素水罐内产生的氨气用于NOx 的还原的内燃机的尿素水供给装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尿素水供给装置,其具备配置在 NOX选择还原催化剂上游的内燃机排气通路内的尿素水供给阀、尿素水 罐以及用于将尿素水罐内贮存的尿素水送入尿素水供给阀的供给泵,并 且在应当从尿素水供给阀供给尿素水时,使供给泵正转,从而将尿素水 罐内的尿素水送入尿素水供给阀中,其中,在从供给泵延伸到尿素水供 给阀的尿素水进给通路的尿素水供给阀侧的端部,连接有用于送入在尿 素水罐内产生的氨气的氨气进给管,在停止从尿素水供给阀供给尿素水 时,使供给泵逆转,介由氨气进给管将在尿素水罐内产生的氨气引入到 尿素水进给通路内,在使供给泵正转时,使被引入到尿素水进给通路内 的氨气从尿素水供给阀喷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压燃式内燃机的整体图。图2是用于对尿素水供给装置进行 运转控制的流程图。图3是表示压燃式内燃机的其他实施例的整体图。 图4是表示压燃式内燃机的另一其他实施例的整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压燃式内燃机的整体图。
参照图1,1表示内燃机主体,2表示进气歧管,3表示排气歧管, 4表示尿素水罐。排气歧管3的出口与氧化催化剂5的入口连接,氧化 催化剂5的出口介由排气管6与NOX选择还原催化剂7的入口连接。 在NOX选择还原催化剂7上游的排气管6内配置有尿素水供给阀8。
在尿素水罐4的上部配置有用于将贮存于尿素水罐4内的尿素水送 入尿素水供给阀8的供给泵9,该供给泵9介由在供给泵9和尿素水供 给阀8之间延伸的尿素水进给通路10与尿素水供给阀8连接。在图1 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尿素水进给通路10由导管形成。
如图1所示,尿素水进给通路10的尿素水供给阀8侧的端部连接 有用于送入在尿素水罐4内产生的氨气的氨气进给管11,在图1所示的 实施例中,该氨气进给管11与尿素水罐4内的上部空间连接。此外, 在氨气进给管11的尿素水供给阀8侧的端部配置有仅能从氨气进给管 11向尿素水进给通路10内流通的止回阀12。
此外,在尿素水罐4的上部配置有仅能从外部向尿素水罐4内流通 的止回阀13。尿素水罐4内的压力达到大气压以下时,外部气体介由止 回阀13而流入到尿素水罐4内,这样就使尿素水罐4内的压力大致保 持在大气压以上。
电子控制单元20由数码计算机构成,具有经双向性通路21相互连 接的ROM(只读存储器)22、RAM(随机存储器)23、CPU(微处理 器)24、输入端子25和输出端子26。在油门踏板30上连接有用于产生 与油门踏板30的踩踏量L成比例的输出电压的负荷传感器31,负荷传 感器31的输出电压介由与其对应的AD转换器27被输入到输入端子 25。此外,在输入端子25上连接有曲轴例如每旋转15°产生输出脉冲的 曲轴转角传感器32。进而,点火开关33的开/关信号被输入到输入端子 25。输出端子26介由与其对应的驱动电路28与尿素水供给阀8和供给 泵9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0004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