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叶片驱动装置及光学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980000512.5 | 申请日: | 2009-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9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B9/02 | 分类号: | G03B9/02;G03B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党晓林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叶片 驱动 装置 光学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叶片驱动装置及光学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知一种在相机等中使用的叶片驱动装置,该叶片驱动装置包括:作为驱动源的致动器;用于传递致动器的驱动力的传动件;叶片,传动件将该动力传递给该叶片(参见专利文献1)。这样的致动器包括转子、向转子施加磁力的定子、线圈和线圈架。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No.2005-341704。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近来,随着叶片驱动装置尺寸的减小,致动器的尺寸也减小了。为此,转子的制动转矩趋于减小。然而,当制动转矩比较小时,由于外部施加的冲击,转子可能转动而使叶片偏移其预期位置。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叶片驱动装置和光学设备,其可防止由于外部施加冲击而导致的叶片偏移。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上述目的可通过一种叶片驱动装置来完成,该叶片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开口和滑槽的板;调节该开口的开口量的叶片;通过所述滑槽将驱动力从驱动源传递到所述叶片的传动件,其中所述传动件包括:转动的臂部件;以及接合件,其协同所述臂部件的转动与所述滑槽的内表面接触地滑动,并在外部冲击下与该滑槽的内表面压力接触。
当外部施加冲击时,传动件的接合件与滑槽的内表面压力接触。这使得滑动阻力增加,因而抑制传动件偏离其预期位置。从而,由于外部施加的冲击而导致的叶片偏移被抑制。
在上述结构中,接合件可设置成与臂部件分开,并协同臂部件的转动与滑槽的内表面接触地滑动。因为接合件设置成与臂部件分开并与滑槽的内表面接触地滑动,接合件由于外部施加的冲击而与滑槽的内表面可靠地压力接触。这样抑制了叶片的偏移。
在上述结构中,臂部件可包括用于夹持该接合件并且一端部为分叉形状的夹持部,接合件可包括具有突起形状的被夹持部夹持的被夹持部。采用如此结构,可确保接合件可靠地与滑槽的内表面接触地滑动。
在上述结构中,臂部件可弯曲以使接合件与滑槽的内表面压力接触。采用如此结构,由于外部施加的冲击,臂部件弯曲并与滑槽的内表面压力接触。这样确实地抑制了叶片的偏移。
在上述结构中,臂部件可包括狭窄部,该狭窄部用于使所述臂部件沿该臂部件的转动方向弯曲。
在上述结构中,叶片可直接连接到接合件。
在上述结构中,接合件可包括多个与滑槽的内表面接触地滑动的销。
上述目的也可由包括所述叶片驱动装置的光学设备来实现。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叶片驱动装置和光学设备,其防止由于外部施加的冲击而导致的叶片偏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的剖面图;
图4是图1示出的传动件的周边的放大图;
图5A和5B是臂部件和接合件的正面图;
图6是传动件的功能的说明图;
图7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的剖面图;
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的传动件的周边的放大图;
图10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的传动件的正面图;并且
图11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的传动件的功能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给出如下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和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1的立体图。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1包括:具有开口12的板10;具有开口22的叶片20,其用于减小开口12的开口量;传动件30;和电磁致动器60。另外,图1是从布置电磁致动器60的一侧观察的叶片驱动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从布置叶片20的一侧观察的叶片驱动装置1的立体图。并且,图1示出被部分切除的板10。图2示出被部分切除的叶片20。
传动件30将驱动力从电磁致动器60传递到叶片20。具体地说,转子61旋转使传动件30转动,从而使叶片20摆动,而且,如下文所述,传动件30包括个两部件:臂部件40和接合件50。在板10中形成有弧形滑槽15。协同臂部件40的转动,接合件50在滑槽15中移动,同时与滑槽15的内表面接触地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精密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精密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0005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性过氧化氢溶液、它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下一篇:AGE形成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