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引线架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00182.7 | 申请日: | 2009-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6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洼田昭弘;石垣友章;高松义人;小岛宪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矽马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50 | 分类号: | H01L23/5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黄剑锋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在半导体装置所使用的引线架中,设置用以保持内引线前端的增强部的引线架及该引线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半导体装置是例如图1所示,在顶料板(die pad)1上搭载半导体元件11,利用缆线13将已进行银镀敷等表面处理的内引线2前端部与半导体元件11的端子12进行接线,以封装用树脂14进行封装,之后,将外引线4成形为鸥翼状。外引线4是用以与外部电路作电性连接。
如图2所示,引线架是在顶料板1的周围形成有多个内引线2,形成介于坝条(dam bar)3而与上述内引线2相连的多个外引线4,形成有具有将配置在外周部的框架5与上述顶料板1加以固定的功能的支承杆(support bar)6。在接近内引线2的前端部的部位,设有用以补强内引线前端的刚性的刚性增强部7。靠近内引线2中心部的部分、与被搭载于顶料板的半导体元件的端子作引线键合(wire bonding)而彼此相连接。此外,在制造引线架的过程中,在其形成刚性增强部7之前,内引线前端是处于由前端连结部8而彼此相连结的状态,在形成刚性增强部7之后,将前端连结部8作切断分离,而形成为如图2所示的引线架。
坝条3是在由封装用树脂14予以封装后被切断,内引线彼此间是呈绝缘。
以往,刚性增强部7是由在内引线2前端附近黏贴卷带(tape)而将内引线加以固定而进行。在由该卷带所进行的固定方法中,是必须使其配合引线架的形状而将卷带起模而予以制造,但是会因起模而产生大量废弃物,或按照引线架的种类而必须具有起模用的金属模具等,由材料、废弃、管理成本的观点来看均存在问题。
另外有由树脂加以固定而形成为刚性增强部的方法,来取代由卷带将内引线的前端部加以固定的方法。例如,在日本特开平4-170058(专利文献1)中,是记载将引线架的上面以外埋设在绝缘体中,在日本特开平2-69966(专利文献2)中,是记载在前端部的引线架的间隔埋设紫外线硬化树脂,在日本特开平5-315533(专利文献3)中,是记载由网版印刷,在引线架间配置与引线架相同厚度的绝缘性树脂,在日本特开平5-267553(专利文献4)中,是记载在引线架的前端部的引线间埋设规定有杨氏模量的树脂,在日本特开平8-139266(专利文献5)中,是记载将内引线的引线键合(wirebonding)面的背面埋设在树脂中,在日本特开平10-116957(专利文献6)中,是记载在经薄壁化的内引线的前端填充树脂,此外,在日本特开平7-99281号公报(专利文献7)中,是记载将紫外线硬化树脂填充在引线间。
但是,作为将树脂配置在内引线间的间隙的方法,当使用由压入或埋设的方法(专利文献1、2、4、5、6)时,除了必须有供树脂压入或埋设的用的大规模装置,树脂配置位置的定位困难、压入或埋设的树脂量的管理困难的问题以外,埋设的树脂面的平滑性并不均一,且在进行引线键合时,会有引线架的加热不充分等问题。在由网版印刷来涂敷树脂的方法(专利文献3)中,会有在网版的阻塞或洗涤等的管理耗费时间,由网版的筛孔渗出树脂液而使树脂连不需要的部分都涂敷到等问题。在由射流(jet)喷射所得的方法(专利文献7)中,喷射1次射流所需时间本身较短,但是在多数内引线间的间隙射流喷射树脂时,会有需要颇多的时间而使生产性反而较低的问题。
本案申请人是在之前将由将内引线间隔设为特定范围,而且将涂敷液的粘度设为特定范围,由螺杆式分配器式的涂敷而形成刚性增强部的方法申请专利(PCT/JP2007/074256),但是在该方法中,相邻接的内引线间的间隔(以下称为“内引线间隔”)会朝向内引线前端而变狭,因此会产生因毛细管现象而使树脂液朝内引线前端方向扩展的现象,尤其在内引线间的间隔不均一时,树脂液的扩展方式会变得不均一,而会有刚性增强部的位置变得不一致的课题。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4-1700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2-6996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平5-31553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平5-26755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平8-139266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开平10-116957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特开平7-992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如上所示的状况下完成,目的在提高由树脂涂敷方法所得的刚性增强部形成的生产性,并且防止内引线前端部的刚性不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矽马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矽马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001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