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形针织机的供线引导装置及使用该供线引导装置的编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01458.3 | 申请日: | 2009-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0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大西康司;山田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福原精机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D04B15/58 | 分类号: | D04B15/58;D04B9/1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形 针织机 引导 装置 使用 编织 方法 | ||
1.一种漏针防止件(5),其在使用双面圆形针织机进行各种编织组织的一工序即只用针筒针进行编织成圈或浮线时使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引导面(53),其防止针织线在圆形针织机的径向方向上振动而自引导面脱开;
第二引导面(54、54B),其防止针织线在圆形针织机的上下方向上振动而自引导面脱开。
2.如权利要求1的漏针防止件,其中,
所述第一引导面(53)配设于喂纱器(4)及捕捉由该喂纱器(4)供给的线的针筒针(1)之间,以将从供给路供给的线维持于大致相同的给线角度;
所述第二引导面(54、54B)的下边与针盘(D)大致平行地延伸,以防止线绕到所述针筒针(1)的背后。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漏针防止件,其中,
该漏针防止件能够与针织线的进入角度对应对上下、左右及径向朝内方向进行调整。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漏针防止件,其中,
所述漏针防止件(5、5A)为板状且从供给路的针筒的压针三角部的上部向下方设置;
所述第一引导面(53)朝向圆形针织机的中心方向以10~30度的角度向上方倾斜;
所述第二引导面(54)与所述第一引导面(53)相连续且朝向所述喂纱器(4)弯曲90度。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漏针防止件,其中,
所述漏针防止件的材质为碳素工具钢,其厚度为0.1~0.3mm。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漏针防止件,其中,
所述第二引导面(54B)的下边由引线等线状构件(56)形成。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漏针防止件,其中,
所述第一引导面(53)的末端为向下方延伸的突起部57,以防止线松弛而从所述第一引导面(53)脱开。
8.一种编织方法,其是使用罗纹对位的双面圆形针织机编织绗缝织物的方法,其中,
在第一供给路(F1)中,以编织成圈或浮线状态将第一线(Y1)供给于针筒针(1),
将作为填充绵的第二线(Y2)从第一供给路(F1)及第二供给路(F2)之间供给于针筒口(S1)及针盘口(D1)之间,
在第二供给路(F2)中,以编织成圈或浮线状态对针筒针(1)供给第三线(Y3),并以编织成圈状态对针盘针(2)供给第三线(Y3),
在第三供给路(F3)中,以编织成圈或浮线状态对针筒针(1)供给第四线(Y4),
在第四供给路(F4)中,以编织成圈或浮线状态对针筒针(1)供给第五线(Y5),并以编织成圈状态对针盘针(2)供给第五线(Y5),
所述编织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第三供给路(F3)及第四供给路(F4)之间设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漏针防止件(5、5A、5B),以防止针织线的漏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编织方法,其中,
在第一供给路(F1)与第二供给路(F2)之间设置有管状喂纱器(7)及漏针防止件(5、5A、5B),以防止针织线的漏针。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编织方法,其中,
当针织机的旋转方向相反时,将各部分的装置左右翻转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福原精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福原精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0145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