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管材高压液压成型方法制成的多重复合钢管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01508.8 | 申请日: | 200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9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许柱行;全东见;金闰圭;金孝燮;罗祥默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HYSCO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D26/033 | 分类号: | B21D26/033;B21D26/051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 |
地址: | 韩国蔚***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管材 高压 液压 成型 方法 制成 多重 复合 钢管 及其 制造 | ||
1.一种多重复合钢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准备外部钢管、内部钢管以及模具的步骤,其中所述内部钢管具有相当于在所述外部钢管内径的95~98%范围内的外径,所述模具具有相当于在所述外部钢管外径的100.20~100.30%范围内的直径的成型槽;
向所述外部钢管插入所述内部钢管之后,将其设置于所述成型槽中的步骤;
直至达到第一成型压力为止向所述内部钢管注入流体,从而使所述内部钢管塑性膨胀以使其接触所述外部钢管的第一成型步骤;
将所述内部钢管的流体压力增至第二成型压力,从而使所述外部钢管弹性膨胀以使其接触所述成型槽的第二成型步骤;
去除注入所述内部钢管的流体,使所述外部钢管弹性恢复,从而使所述外部钢管和所述内部钢管结合的弹性恢复步骤,
其中,所述第一成型步骤的第一成型压力相当于在所述内部钢管的屈服强度的10~20%范围内,
所述第二成型步骤的第二成型压力相当于在所述内部钢管的屈服强度和所述外部钢管屈服强度之和的10~20%范围内,且第二成型压力维持2~3秒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复合钢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钢管内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在Ra 25~75μm范围内,而所述内部钢管外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在Ra 25~75μm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复合钢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钢管的外径在21.0~660.4mm,厚度在0.8~27.0mm范围内,而所述成型槽的直径相当于在所述外部钢管直径的100.20~100.30%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复合钢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钢管的外径在21.0~660.4mm,厚度在0.8~27.0mm范围,而所述内部钢管的外径相当于在所述外部钢管内径的95~98%范围内,厚度在0.8~27.0mm范围内。
5.一种多重复合钢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准备外部钢管、内部钢管、第二内部钢管以及模具的步骤,其中所述内部钢管具有相当于在所述外部钢管内径的95~98%范围内的外径,所述第二内部钢管具有相当于在所述内部钢管内径的95~98%范围内的外径,所述模具具有相当于在所述外部钢管外径的100.20~100.30%范围内的直径的成型槽;
向所述外部钢管插入所述内部钢管和所述第二内部钢管之后,将其设置于所述成型槽中的步骤;
直至达到第一成型压力为止向所述第二内部钢管注入流体,从而使所述第二内部钢管塑性膨胀以使其接触所述内部钢管,从而利用所述第二内部钢管的膨胀力使第二内部钢管、内部钢管及外部钢管接触的第一成型步骤;
将所述内部钢管的流体压力增至第二成型压力,从而使所述外部钢管弹性膨胀以使其接触所述成型槽的第二成型步骤;
去除注入第二内部钢管的流体,使所述外部钢管弹性恢复,从而使外部钢管、内部钢管和第二内部钢管结合的弹性恢复步骤,
其中,第一成型步骤的第一成型压力相当于在所述内部钢管的屈服强度和所述第二内部钢管的屈服强度之和的10~20%范围内,
而所述第二成型步骤的第二成型压力相当于在所述第二内部钢管的屈服强度、所述内部钢管的屈服强度和所述外部钢管的屈服强度之和的10~20%范围内,且所述第二成型压力维持2~3秒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重复合钢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钢管内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在Ra 25~75μm范围内,所述内部钢管内表面和外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在Ra 25~75μm范围内,而所述第二内部钢管外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在Ra 25~75μm范围内。
7.一种多重复合钢管,其特征在于:
其通过权利要求1~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HYSCO株式会社,未经现代HYSCO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0150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维识别码防伪香烟盒
- 下一篇:高空悬挂运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