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01734.6 | 申请日: | 2009-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0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式井慎一;永田贵之;伊藤达男;山本和久;门胁慎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G02F1/13357;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胡建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使用激光光源作为光源,实现了高效率和均匀辉度。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用的光源,多使用冷阴极萤光灯(以下记为CCFL)。作为使用了该CCFL的背光方式,一般公知的有侧光式和直下式,侧光式是CCFL的光从导光板的侧面入射,并作为大致均匀的面状光从导光板的前面出射,而且从后面向液晶面板照射面状光,直下式是在液晶面板的背面排列多个CCFL,利用CCFL的光直接照射液晶面板。
不过近年来,从环境问题以及节省电力的观点出发,人们开发出采用了下述光源的图像显示装置,该光源作为不使用水银并且耗电量小的光源利用了发光二极管(LED)以及激光二极管(LD)等半导体材料。特别是,激光光源不仅耗电量低,而且从色彩再现范围大等画质角度来看也可以说是最适合图像显示装置的光源。而且,以单独激光光源就能够出射W级的光输出,从使图像显示装置的光源部分小型化以及简化的观点出发是有利的。
另一方面,为了将液晶显示装置构成为薄型,一般采用灯箱或者导光板。作为采用了导光板的液晶背光,例如有专利文献1的液晶显示装置。在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光导杆的两端部安装LED,利用设置于光导杆的与导光板侧相反的面上的三角形的槽来反射来自于LED的光。然后将该光导向导光板,并利用于导光板的与光出射面对置的反射面上所形成的棱镜阵列进行反射,从而提高透射液晶面板的偏振板的光的透射率。
另外,人们提出了下述液晶背光(参照专利文献2和3):通过在激光光源的配置和光学系统方面想办法能够以均匀的光量分布进行照射,并且实现了低耗电量。
此外,人们也提出了下述技术(参照专利文献4):利用至少两个光学透镜使来自于激光光源的激光与导光板结合,并且能够相对于液晶面板的入射侧的偏振方向来调整激光的偏振方向。
另外,人们也提出了下述技术(参照专利文献5):通过使从光源出射的光中所包含的红绿蓝各颜色的光分别在导光板内部分离,并分别入射到液晶面板内的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中,从而减少被液晶面板内的彩色滤光片所吸收的光的成分,提高效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3-13122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6-331683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07/015402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4】特开2008-66162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6-12722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将从导光板出射的光提供给液晶面板时的利用效率还仍然很低。特别是关于由液晶面板反射回到导光板的光没有再利用的概念,产生了光的浪费。因此,上述现有技术中,在光的利用效率提高方面是有限度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能够有效地再利用由液晶面板反射回到导光板上的激光,从而高效率并且简单地实现均匀辉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了侧光式背光的液晶显示装置。而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激光光源单元,出射具有不同的多个波长的激光;导光板,使激光从侧面入射,并且作为带有规定的发散角的二维激光从与侧面垂直的上表面出射;液晶面板,在内部具有与多个波长相对应的彩色滤光片;波长选择基板,与彩色滤光片的排列相对应地设置在液晶面板和导光板的上表面侧之间,并且关于多个波长的每一个排列有波长选择部,该波长选择部透射规定波长的激光,并且反射除该规定波长以外的激光;反射体,设置在与导光板的上表面对置的底面侧,并且对由波长选择基板反射并从导光板穿过来的激光进行反射,从而使该激光经由导光板再次入射到波长选择基板中。使与波长选择部的排列方向平行的平面以及/或者与排列方向正交的平面具有规定的发散角。此外,也可以使液晶面板的内部具有波长选择基板,此时可以省略彩色滤光片。
波长选择基板的波长选择部的宽度和长度比彩色滤光片的宽度和长度短,在波长选择部邻接的边界部分上还可以具有使从激光光源单元输出的所有波长的激光反射50%以上的反射部。该反射部典型地由金属薄膜或者电介体多层膜构成。另外,反射部可以设置在一部分与邻接的两个波长选择部交迭的位置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017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强型能量吸收装置及其组件
- 下一篇:轴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