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塞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器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01959.1 | 申请日: | 2009-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0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安特罗·阿凯奥;加考·拉约加 | 申请(专利权)人: | 瓦锡兰芬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7/10 | 分类号: | F02B37/10;F02B39/00;F02B39/16;F02C6/12;F01D15/10;F02B2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孙海龙 |
地址: | 芬兰*** | 国省代码: | 芬兰;FI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塞 发动机 涡轮 增压 结构 | ||
1.一种涡轮增压器结构(50),所述涡轮增压器结构(50)包括压缩部(55)、涡轮部(60)以及电机(65),所述压缩部(55)包括第一压缩级(56)以及第二压缩级(57),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部(55)、所述涡轮部(60)和所述电机(65)连接到相同的轴(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70)上设置所述压缩部(55)、涡轮部(60)以及电机(65),使得所述压缩部在轴向位于所述电机和所述涡轮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65)被设置为通过产生电能来阻滞所述涡轮部(60)的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65)被设置为辅助所述压缩部(55)的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气体流路中,在所述第一压缩级(56)和所述第二压缩级(57)之间设置有中间冷却器(1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配备有永磁转子(19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级的压缩叶轮(170、175)的气体密封(250)被设置为使得所述压缩级的合力影响是所述涡轮部(60)施加在所述轴(70)上的轴向力(405)的90%-1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涡轮增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级(56)和所述第二压缩级(57)分别包括安装在所述公共轴(70)上的压缩叶轮(170、175),并且在所述轴(70)和机身部分(155)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压缩叶轮(170)的密封(205),在所述压缩叶轮(175)和所述机身部分(155)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压缩叶轮(175)的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70)包括轴向流路(242),所述轴向流路(242)从所述压缩部延伸至所述轴(70)的一端处的轴承,用于将经所述压缩部加压的气体传送到轴承(130),以便使所述轴承(130)冷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70)的径向轴承(125.1、130)在第一端处由所述电机(65)的机身部分(165)支持,并且在第二端处由所述涡轮部(60)的所述机身部分(160)支持。
11.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涡轮增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具有至少一条气体流路(215、216),并且所述压缩部的吸管被设置为与所述电机(65)的气体流路(215、216)相连通,使得所述压缩部的吸入空气流经所述电机的所述至少一条气体流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65)的所述气体流路包括所述电机的转子部分和定子部分之间的气隙(216)以及设置在所述定子部分(200)中的所述定子部分和/或所述定子部分的本体部分的气体流路(215)。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电机的所述转子部分和所述定子部分之间的空气间隙(216)来确定所述电机(65)的定子部分的和/或所述定子部分的本体部分的气体流路(215)的尺寸,以使得刚好足量的冷却用气体通过所述气隙,从而,冷却中的压力损失最小化。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部分的气体流路的横截面是所述电机(65)的气体流路的总横截面积的95-9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瓦锡兰芬兰有限公司,未经瓦锡兰芬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0195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