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信系统中用于无线电链路故障恢复的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02878.3 | 申请日: | 200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9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K·迪茂;M·林斯特伦;M·萨格福斯;G·米尔德;M·卡兹米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08 | 分类号: | H04W36/08;H04W36/06;H04W36/3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柯广华;徐予红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信 系统 用于 无线电 故障 恢复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无线通信网络的电信系统中的无线电链路故障恢复,具体而言,涉及缩短故障恢复时间。
背景技术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一个常见的任务是在检测到无线电链路故障(RLF)时处理用户终端的行为。在从无线电链路故障恢复的已知方案中,用户终端随机接入它所处的小区。之后,在从网络进行资源的分配时,移动终端发送消息,通知网络它遇到无线电链路故障,并在尝试重新建立其连接。在如3GPP标准化的用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控制规范的最新版本中,重新连接消息称为“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重新建立请求”。具体而言,在3GPP LTE中,在RLF恢复期间交换三个消息:(i)从用户终端(在LTE中称为UE)到基站(在LTE中称为eNB)的RRC连接重新建立请求;(ii)从eNB到UE的RRC连接重新建立;以及(iii)从UE到eNB的RRC连接重新建立完成。
一般来说,在发生无线电链路故障的情况下,给定用户终端可与它所处的小区同步,侦听该小区的广播信道,并随后在其中进行随机接入尝试。在随机接入尝试成功时,用户终端被指派有传送其无线电承载重新建立请求的必需资源。一个主要目的是用户终端以最低的时延执行RLF恢复过程,使得连接得以维持。随机接入尝试和相关联第3层(L3)消息传送在有利的无线电传播条件中进行时,降低了恢复延迟。恢复所需的时间还取决于用户终端尝试恢复到的小区是否已经拥有用于用户终端的用户上下文。
也就是说,恢复用户终端的无线电链路需要用户上下文信息,因此,如果在正尝试恢复的小区没有用户上下文,则在用户上下文信息传送或以其它方式提供到小区的同时造成了延迟。通常,如果它尚未在用于恢复的小区中存在,则必须从用户终端的最后服务小区获取用户上下文信息。由于例如包括用户上下文的信息能包括物理层身份、媒体接入控制(MAC)身份、临时终端身份、传输信道和逻辑信道参数、无线电链路控制(RLC)缓冲器状态、RLC定时器和参数、加密参数等,因此,获取所需的时间可能相当大。
用户上下文在用户终端的服务小区中维持,例如,在控制服务小区的基站。因此,如果用户终端在遇到无线电链路故障后保持在其最后服务小区的覆盖区域内,则其用户上下文信息将在服务小区基站已经可用,以便用于快速恢复到用户终端的无线电链路。然而,根据恢复的现有方案,用户终端尝试在给定小区中恢复不具有以下益处:知道此类小区是否具有可用于其无线电连接的快速恢复的其用户上下文。
更精确地说,根据TS 36.331,在检测到无线电链路故障时,用户终端尝试与系统同步(如果它已失去其同步),并随后开始进行有关导频信道的测量以便检测产生最强信号的小区。一旦此操作完成,用户终端便侦听选定小区的广播信道,并随后尝试在此指定的小区中的随机接入。因此,用户终端执行到产生最强导频信号的小区的无线电链路故障恢复,而不知道此小区是否具有UE上下文。
例如,用于无线电链路故障的一个常见情形是用户终端执行从源(服务)小区到切换目标小区的切换。在为给定用户终端触发切换时,该用户终端的服务小区无线电链路极可能遇到相当大的丢失率。因此,即使在能对该小区执行切换有关的RLF和随机接入尝试后用户终端能检测到服务小区,有关服务小区的无线电条件也可能不够良好,无法支持可靠的重新连接。因此,用户终端将可能寻求要在其中重新连接的另一小区,而无知道该另一小区是否具有其用户上下文的益处。实际上,可能是在遇到切换有关的RLF后,用户终端甚至不能检测到其最后服务小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028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太阳能、风能复合发电装置
- 下一篇:V型发动机正时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