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化亚铜包覆粉体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03069.4 | 申请日: | 200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9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保之;木瀬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C3/06 | 分类号: | C09C3/06;C09C1/02;C09C1/28;C09D5/16;C25D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亚铜 包覆粉体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作为防污颜料的新型氧化亚铜,以及在芯材的表面包覆氧化亚铜而得到的氧化亚铜包覆粉体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氧化亚铜一直作为防污颜料,将其制成涂料而作为船底用涂料使用,用于防止海洋中的贝类或藻类的附着。氧化亚铜的真比重大于6.0,在作为船底用涂料的情况下,由于介质与氧化亚铜的比重差而存在氧化亚铜沉淀的问题。此外,由于近年来金属原料价格的迅速增长,减少使用量成为本领域的课题。
作为减小比重的方法,考虑通过在芯材表面包覆氧化亚铜而减小比重的方法。例如,在日本特开平1-213368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在含氯离子的水溶液中悬浮有至少包含SiO2和/或Al2O3的粉体而得到的液体作为电解液、以铜板作为阳极进行电解的防污涂料用复合颜料的制造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213368号公报(权利要求的范围)
发明内容
然而,在通过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制造方法获得的氧化亚铜包覆粉体中,存在氧化亚铜的密合性差、在防污涂料中的分散性差、使防污涂料的保存稳定性恶化等缺乏实用性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氧化亚铜的密合性高、在防污涂料中的分散性良好、且使防污涂料的保存稳定性高的氧化亚铜包覆粉体。
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课题而进行了精心的研究,结果发现,在芯材上电沉积氧化亚铜、接着进行水洗的氧化亚铜包覆粉体的制造方法中,(1)在芯材上电沉积氧化亚铜前,使用特定的金属盐水溶液对芯材的表面进行表面处理,由此能够获得氧化亚铜的密合性高、且分散性良好的氧化亚铜包覆粉体,(2)这样所获得的氧化亚铜包覆粉体的溶出性的氯离子少,使防污涂料的保存稳定性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1)提供一种由芯材和在该芯材的表面包覆的氧化亚铜构成的氧化亚铜包覆粉体,其特征在于:
该芯材/该氧化亚铜的质量比为95/5~10/90,
在水中从该氧化亚铜包覆粉体溶出的氯离子量相对于该氧化亚铜包覆粉体为0.1质量%以下。
此外,本发明(2)提供一种氧化亚铜包覆粉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表面处理工序,使芯材与亚锡盐的水溶液、银盐的水溶液和钯盐的水溶液中的任一种或二种以上的表面处理水溶液接触,获得芯材的表面处理物;
电沉积工序,在含有电解质和抗氧化剂的电解液水溶液中分散该芯材的表面处理物,以金属铜为阳极,在该芯材的表面处理物的表面电沉积氧化亚铜,获得氧化亚铜包覆粉体;和
水洗工序,对该氧化亚铜包覆粉体进行水洗,获得氧化亚铜包覆粉体,
该电解液水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为20~200g/L。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氧化亚铜的密合性高、在防污涂料中的分散性良好、且使防污涂料的保存稳定性高的氧化亚铜包覆粉体。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原料二氧化硅粉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2是实施例1的密合性试验前的氧化亚铜包覆粉体B1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3是实施例1的密合性试验后的氧化亚铜包覆粉体B1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4是实施例2的原料粉煤灰(fly ash)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5是实施例2的密合性试验前的氧化亚铜包覆粉体B2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6是实施例3的原料硅石粉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7是实施例3的密合性试验前的氧化亚铜包覆粉体B3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8是实施例4的原料聚乙烯粉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9是实施例4的密合性试验前的氧化亚铜包覆粉体B4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10是实施例5的原料熔融二氧化硅粉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11是实施例5的密合性试验前的氧化亚铜包覆粉体B5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12是比较例1的密合性试验前的氧化亚铜包覆粉体B6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13是比较例1的密合性试验后的氧化亚铜包覆粉体B6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14是比较例2的密合性试验前的氧化亚铜包覆粉体B7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15是比较例3的密合性试验前的氧化亚铜包覆粉体B8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16是比较例3的密合性试验前的氧化亚铜包覆粉体B8的凝集颗粒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17是实施例1的原料二氧化硅粉的粒度分布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030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