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开采油和/或气的系统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03390.2 | 申请日: | 200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5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C·范登伯格;P·克林顿;K·范海尔德;C·M·A·M·梅斯特斯;P·G·莫南;G·米尔德;R·瓦尔德斯;王鼎千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赵培训 |
地址: | 荷兰***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开采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开采油和/或气的系统,其包括:
从一地下地层采收油和/或气的机构,所述油和/或气含有一种或更多种硫化合物;
将采收出的油和/或气中的至少一部分硫化合物转化为氧硫化碳配制剂的机构;和
将所述氧硫化碳配制剂的至少一部分释放到地层中的机构。
2.如权利要求1的系统,
其中,用于采收的机构包括地下地层中的井和井顶部的采收设备;
其中,用于转化的机构包括与所述采收设备流体连接的转化设备;以及
其中,转化设备适于由从井中采收出的至少一部分硫化合物生产氧硫化碳配制剂。
3.如权利要求1-2中的一项或多项的系统,
其中,用于采收的机构包括在地下地层中钻出的用于采收油和/或气的第一井以及处于所述第一井顶部的开采设备;以及
其中,释放氧硫化碳配制剂的机构包括地下地层中的用于将氧硫化碳配制剂释放到地层中的第二井。
4.如权利要求3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井与第二井相隔15米到250千米。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一项或多项的系统,其中,地下地层在水体下面和/或用于转化的机构在水体上面,用于转化的机构为比如开采平台;浮式开采、储存和近海装载船(FPSO);或张力腿平台。
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一项或多项的系统,还包括注水机构,该注水机构适于在将氧硫化碳配制剂已经释放到地层之后将水注入地下地层。
7.如权利要求1-6中的一项或多项的系统,其中,用于采收的机构包括至少一口井,所述至少一口井包括套管和/或穿孔。
8.一种开采油和/或气的方法,其包括:
从一地下地层采收油和/或气,所述油和/或气含有至少一种硫化合物;
将采收出的油和/或气中的至少一部分硫化合物转化为氧硫化碳配制剂;和
将至少一部分所述氧硫化碳配制剂释放到地层中。
9.如权利要求8的方法,还包括,如果存在氧硫化碳配制剂,从油和/或气中回收氧硫化碳配制剂,然后将至少一部分回收的氧硫化碳配制剂注入地层。
10.如权利要求8-9中的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中,释放步骤包括将至少一部分氧硫化碳配制剂采用与烃类、液态和/或气态水、除诸如二硫化碳的氧硫化碳之外的硫化合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或它们的混合物中的一种或更多种的混合物的形式注入地层。
11.如权利要求8-10中的一项或多项的方法,还包括在将氧硫化碳配制剂注入地层之前或当其在地层中时加热氧硫化碳配制剂。
12.如权利要求8-11中的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中,将硫化合物转化成氧硫化碳配制剂包括将至少一部分硫化合物氧化成硫或二氧化硫并且使至少一部分硫或二氧化硫与氧和烃反应以形成氧硫化碳配制剂。
13.如权利要求8-12中的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中,将硫化合物转化成氧硫化碳配制剂包括将至少一部分硫化合物氧化成二氧化硫,然后将至少一部分二氧化硫转化成硫。
14.如权利要求8-13中的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中,在注入氧硫化碳配制剂之后将另一种材料注入地层,所述另一种材料例如选自空气、液态和/或气态水、二氧化碳和/或它们的混合物。
15.如权利要求8-14中的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中,在高于原始储层压力、0-37000千帕的压力下注入氧硫化碳配制剂,该压力在二硫化碳注入开始之前测量。
16.如权利要求8-15中的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中,在注入氧硫化碳配制剂之前地下地层中存在的任何油的粘度为从0.14cp到6百万cp,例如粘度为从0.3cp到30000cp或从5cp到5000cp。
17.如权利要求8-16中的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中,地下地层的渗透率为0.0001-15达西,例如0.001-1达西。
18.如权利要求8-17中的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中,在注入氧硫化碳配制剂之前地下地层中存在的任何油的含硫量为0.5%-5%,例如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0339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