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流体装置及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05496.6 | 申请日: | 2009-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0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D·R·斯帕克斯;R·T·史密斯;N·纳贾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集成感应系统公司 |
主分类号: | B81B1/00 | 分类号: | B81B1/00;H01L21/00;B81B7/00;G01N3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严志军;谭祐祥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装置 操作方法 | ||
1.一种用于确定流体的至少一种性质的MEMS装置(10),所述装置(10)包括:
衬底(12);
在所述衬底(12)上的结构,所述结构包括基部(16)和管(14),所述管(14)从所述基部(16)延伸且与所述衬底(12)的表面(18)间隔开,以便能在垂直于所述衬底(12)的表面(18)的平面中进行振动运动,所述管(14)包括连续内部通路(20),流体地连接到所述基部(16)的所述内部通路(20)的流体入口(22)和流体出口(24),以及相对于所述基部(16)的远端部分(14C);
悬臂构件(30),所述悬臂构件(30)附连到所述管(14)的远端部分(14C)上,并且构造成以便相对于所述远端部分(14C)且在垂直于所述衬底(12)的表面(18)的平面中进行振动运动;
在所述衬底(12)的表面(18)上的至少一个驱动电极(26),邻近所述悬臂构件(30)和所述管(14)的远端部分(14C)中的至少一个,且可操作以引起所述管(14)和所述悬臂构件(30)的振动运动;
在所述衬底(12)的表面(18)上的感测电极(28),所述感测电极(28)适于在由所述驱动电极(26)振动时感测所述管(14)的偏转,且产生对应于该被感测的偏转的输出;以及,
用于根据所述感测电极(28)的输出来确定流动通过所述内部通路(20)的流体的至少一种性质的器件(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EMS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构件(30)包括在所述悬臂构件(30)与所述管(14)的远端部分(14C)之间的减小的节段(32),且所述管(14)、所述悬臂构件(30)和所述减小的节段(32)被构造成使得在所述悬臂构件(30)振动运动期间的挠曲集中在所述减小的节段(32)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MEMS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管(14)和所述悬臂构件(30)被构造成使得所述悬臂构件(30)的振动运动与所述管(14)的振动运动大约180度异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MEMS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构件(30)和所述管(14)具有大约相等的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MEMS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构件(30)的振动运动削弱所述管(14)的振动运动,以最小化消散到所述衬底(12)的夹持损失。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MEMS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驱动电极(26)设置于所述悬臂构件(30)下方、所述衬底(12)的表面(18)上,且适于直接引起所述悬臂构件(30)的振动运动且间接地引起所述管(14)的振动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MEMS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驱动电极(26)设置于所述管(14)的远端部分(14C)下方、所述衬底(12)的表面(18)上,且适于直接引起所述管(14)的振动运动且间接地引起所述悬臂构件(30)的振动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MEMS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驱动电极(26)可操作,以便以静电方式、电磁方式、压阻方式、压电方式、热方式或光学方式引起所述管(14)和所述悬臂构件(30)的振动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MEMS装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悬臂构件(30)或所述管(14)的远端部分(14C)上的膜(40),以用于与所述至少一个驱动电极(26)以电磁的方式或压电的方式耦联,以便以电磁或压电方式引起所述管(14)和所述悬臂构件(30)的振动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MEMS装置(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14)与所述衬底(12)之间存在足够大的间隙,以减小所述管(14)的挤压膜阻尼,且所述管(14)并不封闭于真空封装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MEMS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管(14)具有选自由U形、C形和线性组成的组的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集成感应系统公司,未经集成感应系统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0549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器人关节组件及具有其的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平面冗余度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