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由阳离子共聚物实现的光亮和免晒棕褐色化颜色增强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05502.8 | 申请日: | 200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5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J·波龙卡;J·B·巴尔托洛内 | 申请(专利权)人: | 荷兰联合利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Q19/04 | 分类号: | A61Q19/04;A61K8/35;A61K8/81;A61K8/4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范赤;李连涛 |
地址: | 荷兰***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阳离子 共聚物 实现 光亮 免晒棕 褐色 颜色 增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为皮肤赋予光亮和/或免晒棕褐色的产品。该产品除包括皮肤棕褐色化剂外,还包括用于减少为了实现完全成熟和较深颜色强度所需要的时间的颜色增强剂。
背景技术
今天对于通过太阳光产生的自然棕褐色化有很大的健康方面的担心。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被认为是引起皮肤癌的主要因素。即使不是致命的,紫外线辐射已被公认能加速皮肤上的老化和皱纹化过程。
除健康方面的担心外,还有不利于自然棕褐色化的明显实际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在地球的许多地区和在除夏季外的季节中没有充足的太阳光来完成该任务。
尽管一些人选择人造阳光作为暴露于自然太阳光的替代方式,和作为获得棕褐色肤色的潜在危险更低的手段,这一选择同样并不总是合适的;因此,皮肤棕褐色化的其它选择是人们希望的。越来越多的人作出的这些选择中的一个是能够用于使人皮肤变成棕褐色但无需让皮肤暴露于自然太阳光或人工太阳光的各种“免晒棕褐色化组合物”。此类组合物含有,作为它们的活性剂,一种或多种的可利用的自棕褐色化剂,包括二羟丙酮(“DHA”,1,3-二羟基-2-丙酮)。
DHA,目前最广泛使用的自棕褐色化剂,被认为通过其羟基与在皮肤的水脂(hydrolipid)表皮和角质层的第一层中自然存在的氨基酸和肽的氨基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施加它的影响作用。此类梅拉德反应被认为(参见,例如,Bobin等人,J.Soc.Cosmet.Chem.35:255(1984))导致在皮肤中形成褐色素,因此使皮肤具有与自然获得的棕褐色的外观相类似的外观。
虽然在以上所述的免晒自棕褐色化方法中已取得重大进展,但是需要更大的进一步进展来提高着色的速度和实现甚至与自然外观更接近的着色效果。此外,许多的已知自棕褐色化组合物具有弱的亲和性。会摩擦到服装上并且因此使纺织品染色。许多的配制剂在它们应用之后被洗掉和被汗消掉。还需要改进对皮肤的亲和性。条纹化也是现有技术面临的问题。术语“条纹化”是指在皮肤上的非均匀沉积;由于配制剂在皮肤上被摩擦,着色剂倾向于沿着外周边迁移。
需要新的途径来解决自棕褐色化组合物的一个或多个问题。因此,本发明涉及赋予用传统的免晒棕褐色化剂无法实现的更强烈(更深)肤色的产品。
发明内容
提供了赋予皮肤光亮或免晒棕褐色的化妆产品,它包括:
(i)0.1-20wt%的可与皮肤反应以产生棕褐色的棕褐色化剂;
(ii)0.1-20wt%的颜色增强剂,它是具有甲基丙烯酰基乙基三(C1-C3烷基)铵盐或丙烯酰基乙基三(C1-C3烷基)铵盐的单体单元的交联阳离子共聚物;和
(iii)化妆品可用的载体。
本发明的详细说明
现在已经发现,部分地从甲基丙烯酰基乙基或丙烯酰基乙基三(C1-C3烷基)铵盐的单体单元形成的交联阳离子共聚物是赋予皮肤光亮(光亮度)和/或免晒棕褐色的有效颜色增强剂。棕褐色化剂和阳离子共聚物的结合使得皮肤的已处理区域具有更深颜色。此外,亲和性得到增强。还防止了棕褐色化剂被洗掉或被汗水消掉。实际上也更难将组合物摩擦到服装上。
本发明的棕褐色化剂是当施加到人皮肤上时将与皮肤的氨基酸反应而形成着色的物质(即棕褐色)的那些材料。这些反应使皮肤具有与通过暴露于太阳光所获得的颜色类似的棕褐色外观。这些材料可以是α-羟醛和酮,甘油醛,三羟乙基芦丁和相关的羟基醛,各种的吲哚、咪唑和它们的衍生物。举例性但非限制性的例子是二羟丙酮,黑色素,mahakanni(旱莲草),甲基乙二醛,赤藓酮糖,四氧嘧啶,2,3-二羟基琥珀二醛和它们的混合物。更优选的是二羟丙酮。
棕褐色化剂的量可以是化妆品组合物的0.1-20%,优选0.5-10%,更优选0.8-5%,和最佳1-2%(按重量)。
预期用于赋予光亮(是光亮度的同义词)的配制剂采用较低量如基于组合物重量为0.5-2.5%的棕褐色化剂。免晒的棕褐色化成较深色调常常需要较高量的棕褐色化剂,基于组合物重量为3-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荷兰联合利华有限公司,未经荷兰联合利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055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