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奥氏体不锈钢及其除氢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06703.X | 申请日: | 2009-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0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村上敬宜;松冈三郎;峯洋二;金崎俊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1D6/00 | 分类号: | C21D6/00;C21D3/06;C22C38/00;C22C38/5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苗堃;金世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奥氏体 不锈钢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奥氏体不锈钢,其特征在于,
是具有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晶格结构的奥氏体相的奥氏体不锈钢,
将所述奥氏体不锈钢在大气环境下,以200℃以上、1100℃以下的加热温度进行加热处理,除去成为所述奥氏体不锈钢的氢脆性原因的扩散性氢及非扩散性氢,使所述奥氏体不锈钢中含有的氢H除去至0.0001质量%即1.0质量pp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奥氏体不锈钢,其特征在于,除去所述扩散性氢及所述非扩散性氢,使所述氢H成为0.00002质量%即0.2质量pp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奥氏体不锈钢,其特征在于,除去所述扩散性氢及所述非扩散性氢,使所述氢H成为0.00007质量%即0.7质量pp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奥氏体不锈钢,其特征在于,除去所述扩散性氢及所述非扩散性氢,使所述氢H成为0.000007质量%即0.07质量pp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奥氏体不锈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奥氏体不锈钢,是在200℃以上、1100℃以下的加热温度下加热2小时以上、500小时以下的时间,除去了所述扩散性氢及所述非扩散性氢。
6.一种奥氏体不锈钢的除氢方法,是用于加热处理具有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晶格结构的奥氏体相的奥氏体不锈钢而除去所述奥氏体不锈钢内存在的氢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大气环境中、以加热温度200℃以上、1100℃以下的温度加热所述奥氏体不锈钢,以所述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扩散性氢及非扩散性氢的量成为0.0001质量%即1.0质量ppm以下的方式进行除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奥氏体不锈钢的除氢方法,其特征在于,除去所述扩散性氢及所述非扩散性氢,所述扩散性氢及所述非扩散性氢存在于奥氏体不锈钢中,其介由因反复负荷引起的加工诱发马氏体相而扩散,并聚集到承受应力集中的裂纹部,成为所述奥氏体不锈钢的氢脆性原因。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奥氏体不锈钢的除氢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低于敏化温度的温度下,使所述奥氏体不锈钢保持2小时以上、500小时以下的时间,除去成为所述奥氏体不锈钢的氢脆性原因的所述扩散性氢及所述非扩散性氢;所述敏化温度为所述奥氏体不锈钢的铬碳化物因加热而析出的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奥氏体不锈钢的除氢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奥氏体不锈钢中含有的所述氢H成为0.00007质量%即0.7质量ppm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奥氏体不锈钢的除氢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奥氏体不锈钢中含有的所述氢H成为0.00002质量%即0.2质量ppm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奥氏体不锈钢的除氢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奥氏体不锈钢中含有的所述氢H成为0.000007质量%即0.07质量ppm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奥氏体不锈钢的除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性氢及所述非扩散性氢是介由因低频的反复负荷引起的加工诱发马氏体相而扩散,并聚集到承受应力集中的裂纹部,从而使疲劳裂纹的扩展速度加快,成为所述奥氏体不锈钢的氢脆性原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未经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0670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