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光装置、非接触通信介质读写装置以及电子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06875.7 | 申请日: | 200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0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孝幸;南龙太;安富谦也;小西贵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关兆辉;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接触 通信 介质 读写 以及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非接触通信介质读写装置等电子设备中使用的导光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与非接触通信介质进行通信的电子设备已经实用化。作为典型的非接触通信介质有利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的信用卡、借记卡、卡型车票(定期票、预付式车票)等。这些非接触通信介质用于小额结算、房间出入管理以及物流管理等多种用途。
以往,在这种电子设备中配置有环形天线以及通过环形天线与非接触通信介质进行通信的通信电路(感应式读写通信部)。而且,通过该感应式读写通信部来持续或间断地发送电力和发送数据,并获得来自位于能够接收该电力和发送数据的范围内的非接触通信介质的接收数据,从而进行与非接触通信介质之间的信息处理。例如,在日本特开平9-319847号公报中公开了上述这种技术。而且,内置在感应式读写通信部中的发光部改变发光状态,从而通知与非接触通信介质之间的通信等待状态、与非接触通信介质之间的信息处理结果(读写成功、读写失败等状态显示)。例如,在日本特开2006-323615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5-084794号公报中公开了这种技术。
然而,在现有的非接触通信介质读写装置中,为了实现装置的小型化而使读写部的面积比非接触通信介质小的情况下,当用非接触通信介质遮住读写部时,会导致读写部的整个表面被非接触通信介质覆盖。因而即使改变内置在读写部中的发光部的发光状态来通知非接触通信介质的信息处理结果(读写成功、读写失败等状态),也难以对该通知(发出蓝色或红色等颜色的光)进行确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上述背景下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确认发光部的发光状态的导光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式,一种导光装置,具有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透明主体部,能够透过从光源入射的光;和突出部,被设置为从透明主体部的端面的一部分突出;透明主体部的下表面侧设置有漫反射部,透明主体部的上表面侧设置有作为第1发光部的发光面部,透明主体部的端面中除了突出部以外的部分、突出部的上表面侧、下表面侧及两个侧面侧设置有反射部,突出部的前端设置有作为第2发光部的发光端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方式,一种非接触通信介质读写装置,具有:所述的导光装置;读写部,与非接触通信介质进行信息处理;输入操作部,进行用于与非接触通信介质进行信息处理的数据输入操作;导光装置的第1发光部,在与非接触通信介质进行信息处理时改变发光状态;以及导光装置的第2发光部,被配置在与第1发光部分离的位置且输入操作部的附近,与第1发光部连动而改变照明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方式,一种电子设备,具有所述的导光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方式,一种电子设备,具有所述的非接触通信介质读写装置。
根据下面的说明,本发明还存在其它的方式。因此,本发明内容仅提供本发明的一部分方式,而不是限定在此述及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非接触通信介质读写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非接触通信介质读写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非接触通信介质读写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俯视图。
图5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第1发光部和第2发光部发光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俯视图。
图7是又一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剖视图。
图8是再一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非接触通信介质读写装置
2非接触通信介质
3读写部
4输入操作部
7第1发光部(发光面部)
8第2发光部(发光端部)
9LED(光源)
10导光板
17透明主体部
18突出部
19漫反射部
21反射部
22光入射部
23光方向变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阐述本发明的详细说明。然而,下面的详细说明以及随附的附图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的范围由随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068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滑轨固定装置
- 下一篇:后端设备、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