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燃性树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07277.1 | 申请日: | 2009-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9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古河弘昭;三好贵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77/00 | 分类号: | C08L77/00;C08K3/00;C08K5/5313;C08L71/12;C08L8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丁香兰;庞东成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燃 树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及利用了该阻燃性树脂组合物的耐热连接器(connector)。
背景技术
对于热塑性树脂的阻燃化,由于环境意识的提高,要求现有的卤素系化合物和锑系化合物向非卤素阻燃的替代,这些技术开发正活跃地进行。
作为用于非卤素阻燃化的阻燃剂,磷酸酯系阻燃剂或次膦酸金属盐系阻燃剂、金属氢氧化物系阻燃剂等得到实用化。其中,次膦酸金属盐系阻燃剂最近受到关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在热塑性树脂中使用次膦酸金属盐类的技术。
而且,作为改良上述技术的阻燃性的技术,专利文献4和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将以三聚氰胺等为代表的含有氮元素的阻燃剂的增效剂(以下,称作“含氮增效剂”)或三聚氰胺多聚磷酸酯与次膦酸金属盐进行组合的技术(专利文献4和专利文献5)。
作为抑制加工时聚合物分解或变色的技术,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如下技术:使用次膦酸金属盐和含氮增效剂的阻燃剂,相对于次膦酸金属盐的阻燃剂,以20~50质量%的较高浓度使用碱性或两性的金属化合物。
另一方面,近年来对热塑性树脂的高耐热性、低吸水性、高机械物性、高加工性的要求提高。
专利文献1:德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252,258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德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447,727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3:欧州专利申请公开第0,699,708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4:德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9614424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5:德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9933901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6:日本特表2005-5373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上述高耐热性的聚合物在加工时温度常常超过320℃,与单独使用次膦酸金属盐的阻燃剂的情况相比,如上述专利文献6那样合用含氮增效剂时具有高腐蚀性。另一方面,不使用含氮增效剂的情况下,相对于次膦酸金属盐的阻燃剂,以20~50质量%的高浓度条件使用碱性或两性的金属化合物时,阻燃性的维持变得困难。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进行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热性、阻燃性、挤出加工性、注射成型稳定性优异且降低了对金属的腐蚀性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及使用了该阻燃性树脂组合物的耐热连接器。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反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热塑性树脂和特定的次膦酸盐类的组合中,相对于次膦酸盐类,以特定量混合特定数均粒径的碱性化合物,由此可以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1、一种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其含有:
(A)热塑性树脂;
(B)从以如下通式(I)表示的次膦酸盐、以如下通式(II)表示的二次膦酸盐和它们的缩合物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次膦酸盐类;和
(C)碱性化合物,
其中,相对于100质量份上述成分(B),该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含有0.01~10质量份上述成分(C)。
(式中,R1和R2可以相同或不同,是直链状或支链状的C1~C6-烷基和/或芳基或者苯基;R3是直链状或支链状的C1~C10-亚烷基、C6~C10-亚芳基、C6~C10-烷基亚芳基或C6~C10-芳基亚烷基;M是从钙(离子)、镁(离子)、铝(离子)、锌(离子)、铋(离子)、锰(离子)、钠(离子)、钾(离子)和质子化的含氮碱基中选出的一种以上;m是2或3;n是1~3的整数;x是1或2。)
2、如上述1所述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C)碱性化合物的数均粒径为100nm~25μm,所述(C)碱性化合物是从选自元素周期表第IIA族元素和铝的1种以上的元素的氢氧化物、氧化物中选出的1种以上。
3、如上述1所述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C)碱性化合物是从选自钙、镁、铝的1种以上的元素的氢氧化物、氧化物中选出的1种以上。
4、如上述1所述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C)碱性化合物是数均粒径为100nm~25μm的氢氧化钙和/或氧化钙。
5、如上述1所述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C)碱性化合物是数均粒径为100nm~10μm的氢氧化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未经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072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