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固性被膜用树脂组合物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80107353.9 申请日: 2009-03-03
公开(公告)号: CN101959910A 公开(公告)日: 2011-01-26
发明(设计)人: 矢岛树 申请(专利权)人: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C08F220/28 分类号: C08F220/28;C09D133/14;C09D175/04
代理公司: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代理人: 钟晶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热固性 被膜用 树脂 组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汽车车身涂膜那样要求高度的美观性和优异的涂膜性能、例如涂膜的耐擦伤性、耐亚硫酸性及在室外暴露时的优异的光泽特性的领域中使用的、并且能够向热变形温度低的塑料展开应用的热固型被膜用组合物。

本申请基于2008年3月6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08-56545号主张优先权,其内容援用于此。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作为在汽车用面漆等中有用的涂料,丙烯酸-密胺系树脂因在耐候性及美观性上具有优异的性能而经常被使用。但是,丙烯酸-密胺系树脂由于使用密胺树脂作为固化剂,因此耐亚硫酸性差,将其用于涂料时,会因酸性雨而在涂膜上产生雨污,有外观变差的缺点。

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不使用密胺聚合物,而使用酸-环氧固化系的热固性组合物的方案。

但是,近年,在汽车工业领域中,涂膜的耐久性问题、特别是擦伤引起的涂膜外观的低水平很成问题。在涂布使用酸-环氧固化系的热固性组合物而得到的涂膜表面,由于与洗车刷、粗蜡(compound)或软蜡(wax)等研磨剂、行驶中飞起的砂粒、异物的接触等而产生的擦伤容易很醒目,特别是由于自动洗车机的洗车刷引起的擦伤问题无论在国内外都强烈期待被解决。作为这种问题的解决对策,以往,提出了使用UV固化系或硅系涂料等的硬涂(Hard Coat)技术,而且,此外日本特开2002-179987公报还提出了基于使用作为热固化系的聚异氰酸酯而交联的羟基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涂料的方案。但是,该涂料的硬度、耐候性及耐污染性不足。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79987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固性被覆用树脂组合物,该组合物通过使用能够形成特定的丙烯酸类热固化涂膜的物质作为构成涂膜的涂料中的树脂成分,从而,会形成在维持以往的含有半酯化共聚物、具有环氧基及羟基的化合物的热固性组合物所具有的耐亚硫酸性、耐候性的同时,比以往的UV固化系或硅系涂料、氨基甲酸酯系丙烯酸类热固化涂膜的耐擦伤性及美观性、特别是耐候性试验后的擦伤性、耐污染性优异的涂膜。

解决课题的手段

[1]本发明的第1方案为热固性被覆用树脂组合物用丙烯酸系共聚物(A),其含有下述式(1)表示的单体(a)单元、含仲羟基的聚氧亚烷基单(甲基)丙烯酸酯单体(b)单元、及(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单体(c)单元,所述单体(a)单元的含量(质量)大于所述单体(b)单元的含量,

[化1]

(式(1)中、R表示氢原子或甲基,m为0~2的整数,n为1~3的整数,m与n之和为1~3。)

[2]本发明的第2方案为,含有所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和聚异氰酸酯固化剂(B)的热固性被覆用树脂组合物。

[3]本发明的第3方案为,使[2]中记载的热固性被膜用树脂组合物固化而得到的涂膜。

[4]本发明的第4方案为,具有[3]中记载的涂膜的物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甲基)丙烯酸是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的总称。

发明的效果

如果使用本发明的热固性被膜用树脂组合物,则能够提供外观、(初期、耐候后)耐擦伤性、外观精整性、耐候性、储存安定性、耐污染性、固化性、硬度、耐亚硫酸性优异的涂膜,在工业上是非常有益的。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进行聚合而提供(甲基)丙烯酸酯单体(a)单元(以下,也称为单体(a)单元)的单体,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并用两种以上来使用。重要的是,单体(a)单元的酯部位的烷基的碳原子数为2~4,具有仲羟基。这是由于,如果所述烷基的碳原子数为5以上,则涂膜外观、适用期(pot life)降低。另外还由于,结合于所述烷基的羟基为伯羟基的场合或者所述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的场合,精整外观降低。认为其理由是:伯羟基和仲羟基的固化速度不同。即,在涂装底漆(base coat)用涂料,接着反复涂罩光漆(clear coat)用涂料后,加热固化而得到叠层被覆这样的所谓两涂一烘的涂装方式中,如果罩光漆层在底漆层凝固之前凝固,则外观降低,推测理由为如果单体(a)单元所含的羟基为伯羟基,则固化速度快,如果为仲羟基,则固化速度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丽阳株式会社,未经三菱丽阳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073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