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官能乙烯基芳香族共聚物、其制造方法及树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07594.3 | 申请日: | 2009-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5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川边正直;北岛裕子;西尾奈津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日铁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F212/36 | 分类号: | C08F212/36;C08F2/38;C08F257/00;C08F290/1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贾成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官能 乙烯基 芳香族 共聚物 制造 方法 树脂 组合 | ||
1.一种可溶性多官能乙烯基芳香族共聚物,其是二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a)、单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b)及芳香族类醚化合物(c)反应而得到的共聚物,其特征在于,在该共聚物的末端具有下述式(1)表示的来自芳香族类醚化合物(c)的末端基团,数均分子量Mn为500~100,000,以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之比表示的分子量分布(Mw/Mn)为100.0以下,上述末端基团的导入量(c1)满足下述式(2),
(c1)≥1.0(个/分子) (2)
共聚物中的来自二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单元的摩尔分率a′及来自单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单元的摩尔分率b′及上述末端基团的摩尔分率c′满足下述式(3)及下述式(4)的关系,
0.05≤a′/(a′+b′)≤0.95 (3)
0.005≤c′/(a′+b′)<2.0 (4)
并且,可溶于甲苯、二甲苯、四氢呋喃、二氯乙烷或氯仿中,
其中,R2为可含有氧原子或硫原子的碳数1~18的烃基,R3表示氢或甲基。
2.一种可溶性多官能乙烯基芳香族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为使二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a)、单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b)及芳香族类醚化合物(c)反应而制造共聚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二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a)和单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b)的合计100摩尔%,使用二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a)5~95摩尔%、单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b)95~5摩尔%,进而,使用相对于全部单体100摩尔为0.5~500摩尔的下述式(7)表示的芳香族类醚化合物(c)和选自路易斯酸催化剂、无机强酸及有机磺酸中的1种以上的催化剂,在使含有它们的聚合原料类溶解于介电常数2.0~15.0的溶剂中的均匀溶剂中、在20~120℃的温度下聚合,得到在共聚物的末端具有1.0(个/分子)以上下述式(1)表示的末端基团、可溶于甲苯、二甲苯、四氢呋喃、二氯乙烷或氯仿中的共聚物,
其中,R2为可含有氧原子或硫原子的碳数1~18的烃基,R3表示氢或甲基,
其中,R2为可含有氧原子或硫原子的碳数1~18的烃基,R3表示氢或甲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溶性多官能乙烯基芳香族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中,催化剂为含有金属氟化物或其络合物的路易斯酸催化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溶性多官能乙烯基芳香族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芳香族类醚化合物(c)1摩尔,在0.001~10摩尔范围内使用催化剂。
5.一种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
(A)成分: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溶性多官能乙烯基芳香族共聚物;
(B)成分:分子中具有至少3个(甲基)丙烯酰基的1种以上的光固化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
(C)成分:光聚合引发剂,
并且,(A)成分的配合量为1~75wt%,(B)成分的配合量为98.9~10wt%及(C)成分的配合量为0.1~15wt%。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其中,进一步含有0.1~20wt%作为(D)成分的选自单官能及2官能丙烯酸酯中的1种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7.一种感光性树脂固化物,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固化而得到。
8.一种被硬涂了的膜或片材,其特征在于,是将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涂布在膜或片状的基材上、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而得到的。
9.一种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
(A)成分: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溶性多官能乙烯基芳香族共聚物;
(F)成分:具有环烷基、分子中具有1个或2个(甲基)丙烯酰基的1种以上的聚合性不饱和单体,
(A)成分的配合量为1~80wt%,(F)成分的配合量为99~20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铁化学株式会社,未经新日铁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0759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