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形成轧制棒材束的设备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07976.6 | 申请日: | 2009-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5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阿尔弗雷多·波罗尼;米塞佩·博尔迪尼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尼尔和科菲森梅克尼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49/00 | 分类号: | B21C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李冬梅;郑霞 |
地址: | 意大利***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形成 轧制 棒材束 设备 方法 | ||
1.一种用于形成轧制棒材束的设备,适于与所述棒材的传送机(4)的末端相配合,所述传送机界定第一平面,所述设备包括:
多个横向支承部件(2),所述多个横向支承部件(2)排列在第二平面上且相互平行;
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适于以阻止支撑在所述支承部件上的所述棒材被拖曳的速度沿着所述第二平面将所述多个横向支承部件(2)从第一接收位置移动到第二卸载位置,所述第一接收位置用于接收预定数量的棒材,以用于形成棒材层,所述第二卸载位置用于将所述棒材层卸载到堆积装置(5);
所述棒材层的第一容纳装置(7),所述第一容纳装置(7)配合所述多个支承部件(2),
其中,所述第二平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倾斜一预定角度(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角度(α)在1°到20°的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堆积装置(5)在其第一位置位于所述横向支承部件(2)的下面一段距离处,以便所述棒材从所述部件(2)到所述堆积装置(5)的平均卸载高度(Hm)由下列方程式界定:
Hm=s*cosα+(L/2)*tgα+cost+d
其中:“S”是所述横向支承部件(2)的厚度,“L”是所述堆积装置(5)的横向延伸长度,“cost”是在0到100毫米范围内的常数,“d”是所述棒材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中,设置有用于润滑所述横向支承部件(2)的上表面的润滑装置(1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润滑装置包括用于每个横向支承部件(2)的固体石墨给料器(10)。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堆积装置(5)包括相互隔开的多个水平支承表面,每个支承表面都在相应的横向支承部件(2)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堆积装置(5)与所述第一容纳装置(7)和第二容纳装置(8)相配合,所述第二容纳装置(8)在所述第一容纳装置的对面,并实质上放置在所述传送机(4)的终端的下面,且所述堆积装置(5)适合于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其位于下面的辊台(6)处的第二位置(5’)。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辊台(6)由机动的水平辊子(6’)和空闲的垂直辊子(6”)组成,且所述堆积装置(5)的所述支承表面适于穿过所述机动的辊子(6’)之间的间隙,以便将所述束支撑在所述机动的辊子(6’)上。
9.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设置有附加的堆积装置(30),所述附加的堆积装置(30)适于,当所述堆积装置(5)开始将已成形的束传送到所述辊台(6)时,被放置成正好在所述多个横向支承部件(2)的下方。
10.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设置有可移动的背靠部件(13),所述可移动的背靠部件(13)铰接到所述横向支承部件(2)的同一框架,并与所述部件相配合,所述可移动的背靠部件(13)适于放置成其表面平行于所述横向支承部件(2)的上表面。
11.一种用于形成轧制棒材束的方法,所述方法借助于依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来形成轧制棒材束,包括下列步骤:
在所述第一接收位置提供所述多个横向支承部件(2);
在所述第二平面上接收预定数量的棒材,以用于形成一个棒材层,所述棒材通过所述传送机(4)每次输送至少一根,且在输送至少一根棒材和输送至少一根后续棒材之间具有第一预定的时间间隔;
将所述多个支承部件(2)从所述第一接收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卸载位置,以用于将所述棒材层卸载到所述堆积装置(5)上,并在比所述第一间隔短的第二时间间隔内,将所述多个支承部件(2)从所述第二位置返回到所述第一接收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是大约1秒,且将所述多个支承部件(2)从所述第一接收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卸载位置的速度使得能够阻止支撑在所述支承部件上的棒材被拖曳。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每当一层棒材被从所述横向支承部件(2)卸载到所述堆积装置(5)上时,所述堆积装置(5)就逐渐降低一个高度,该高度至少等于一根棒材的厚度-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尼尔和科菲森梅克尼齐有限公司,未经丹尼尔和科菲森梅克尼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0797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清无损音频播放系统(HDAP)
- 下一篇:一种回声消除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