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08096.0 | 申请日: | 200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5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桥村嘉章;畠山拓未 | 申请(专利权)人: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5/14 | 分类号: | B60C5/14;B29D3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田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由热塑性树脂或者在热塑性树脂中掺混有弹性体的热塑性弹性体组成物形成的膜层的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更详细地说,涉及即使在将膜层沿轮胎圆周方向卷绕多圈而层叠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良好的均匀性的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出了将由热塑性树脂或者在热塑性树脂中掺混有弹性体的热塑性弹性体组成物形成的膜层作为防透气层配置于轮胎内面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
对于具备这样的膜层的充气轮胎,在卡车、大巴用轮胎、建筑车辆用轮胎等要求较高的防透气性的情况下,具有将膜层沿轮胎圆周方向卷绕多圈而层叠的必要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这由于如果为了提高防透气性能而将单层的膜层加厚,则膜层的刚性变得过高从而轮胎成型作业变得困难。即,通过层叠较薄的膜层,可以在确保各膜层的柔软性的情况下基于多层膜层确保所希望的防透气性能。
然而,在将膜层沿轮胎圆周方向卷绕多圈而层叠的情况下,例如,由于在膜层的层之间残留的空气的影响,往往膜层的层之间的粘接力(结合力)会根据部位不同而变得不均匀。另外,膜层的刚性较高,所以在受到会使层间产生错位之类的外力时,容易产生所谓的擦动(stick slip,由于受到外力与摩擦力而反复进行起动与停止的摩擦振动)。因此,在将膜层沿轮胎圆周方向卷绕多圈而层叠的情况下,难以使未硫化轮胎均匀地膨胀。而且,在由层叠的膜层引起未硫化轮胎不均匀地膨胀时,其也会给包含胎体层、带束层的外壳构造带来影响,具有使轮胎的均匀性恶化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8-2179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平11-19971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平9-525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将由热塑性树脂或者在热塑性树脂中掺混有弹性体的热塑性弹性体组成物形成的膜层沿轮胎圆周方向卷绕多圈而层叠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良好的均匀性的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充气轮胎,是将膜层沿轮胎圆周方向卷绕多圈而层叠的充气轮胎,所述膜层是由热塑性树脂或者在热塑性树脂中掺混有弹性体的热塑性弹性体组成物形成的,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膜层的层之间夹有橡胶层。
另外,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准备在膜层的至少一面上贴合有橡胶层的层叠体,将该层叠体沿轮胎圆周方向卷绕多圈而使得在所述膜层的层之间夹有所述橡胶层,对包含这些膜层以及橡胶层的未硫化轮胎进行成型,并将该轮胎硫化,其中,所述膜层是由热塑性树脂或者在热塑性树脂中掺混有弹性体的热塑性弹性体组成物形成的。
在本发明中,通过在将由热塑性树脂或者热塑性弹性体组成物形成的膜层沿轮胎圆周方向卷绕多圈而层叠时,在膜层的层之间夹有橡胶层,从而将膜层的层之间的粘接力均匀化,另外,抑制了膜层的层之间的擦动,所以能够使未硫化轮胎均匀地膨胀。因此,即使在将膜层沿轮胎圆周方向卷绕多圈而层叠时,也能够确保良好的均匀性。
在制造本发明的充气轮胎时,优选准备在膜层的至少一面上贴合有橡胶层的层叠体,将该层叠体沿轮胎圆周方向卷绕多圈而使得在膜层的层之间夹有橡胶层,对包含膜层以及橡胶层的未硫化轮胎进行成型。这种情况中,能够轻松将橡胶层插入到膜层的层之间。
在本发明中,膜层能够作为各种轮胎构成构件而使用,但特别优选膜层构成位于胎体层的轮胎内腔侧的防透气层。此时,能够基于层叠的膜层发挥优异的防透气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的子午线半剖图。
图2是图1的充气轮胎中的防透气层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膜层与橡胶层的层叠体的卷绕结构的概略图。
图4是膜层与橡胶层的层叠体的其他的卷绕结构的概略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胎面部
2:胎侧部
3:胎圈部
4:胎体层
5:胎圈芯
6:带束层
7:防透气层
10:层叠体
11:膜层
12: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横滨橡胶株式会社,未经横滨橡胶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080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库异地备份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远程协助测试内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