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皮肤美白方法以及皮肤斑形成抑制和/或除去因子的筛选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80108386.5 申请日: 2009-03-05
公开(公告)号: CN101969915A 公开(公告)日: 2011-02-09
发明(设计)人: 青木宏文;小野寺智子;佐藤洁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资生堂
主分类号: A61K8/00 分类号: A61K8/00;A61K8/97;A61Q19/02;C12Q1/02;G01N33/15;G01N33/50
代理公司: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代理人: 段承恩;陈海红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皮肤 白方 以及 形成 抑制 除去 因子 筛选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皮肤美白方法以及皮肤斑形成抑制和/或除去因子的筛选方法。

背景技术

斑随着年龄增长而产生,给人以衰老的印象,经常成为严重的皮肤问题,因此针对斑的化妆品形成较大市场。人们认为为了开发针对斑的化妆品,需要弄清楚与暂时性晒伤不同的、持续在局部连续产生的这种斑的产生机制。斑存在几种临床类型,本发明以其中作为许多人随着年龄增长而发作的典型斑的日光性色素斑为对象。虽然日光性色素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细微差别,但是也被称为老年性色素斑(senile lentigo,lentigo senilis)和/或日光性黑子(solar lentigo),是指在脂溢性部位(除手足的背面以外的具有毛囊皮脂腺系统的部位)的慢性紫外线暴露部位后天出现的色素斑。其中包括在老人的鬓角等处清楚可见的、大且边界清晰的典型斑。以下为了方便起见将该日光性色素斑称为斑。

迄今为止,以解决斑为目标,已经报告了基于斑部位的分析而获得的斑形成容易性的评价法和以此为基础的预防法、采用控制与斑相关的因子的斑消除法等。为了提供可以在形成斑之前预知是否为容易形成斑的状态的方法,有采集斑表皮部位和正常部位的样品,分别检测NT-3、ADAM9或HB-EGF作为指标来进行上述评价的报告(参照特开2004-205246号公报)。此外,也有通过阻断c-KIT和/或ET来应对斑的报告(参照特开2004-83551号公报)。

然而,在仅仅着眼于这些少数基因来进行与斑形成相关的判断和/或处理时,在是否能完全解决问题这方面令人担忧。因此,提出了检测大范围的基因变化、将它们作为诊断指标的报告(参照特开2003-245097号公报)。然而,由于该报告提供的是检测将皮肤暴露于日光而导致的变异基因的方法,因此要求基于对斑本身的广范分析来确立判断和/或处理方法。

因此,本发明者们从16名志愿者采集了作为斑的代表例的日光性色素斑,并采用基因表达谱分析与附近部位进行了比较(参照特开2007-289063号公报)。由其结果可知,在斑部位除了发生黑素合成基因的活化之外,还发生炎症相关的基因的活化、角化相关的基因的表达降低和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降低。

斑部位的黑素量与健常部位相比大幅度增加。然而,报告了产生该黑素的黑素细胞的数目即使在斑部位也只是健常部位的1倍~2倍左右(参照Cario-Andre M,Lepreux S,Pain C et al.Perilesional vs.lesional skin changes in senile lentigo(老年性色素斑的病灶内部与周围的皮肤变化).J Cutan Pathol.,31:441-7(2004),Noblesse E,Nizard C,Cario-Andre M et al.Skin ultrastructure in senile lentigo(老年性色素斑的皮肤超微结构).Skin Pharmacol Physiol,19:95-100(2006),Unver N,Freyschmidt-Paul P,Horster S et al.Alterations in the epidermal-dermal melanin axis and factor XIIIa melanophages in senile lentigo and ageing skin(老年性色素斑和老化皮肤的表皮-真皮黑素轴和噬黑素细胞因子XIIIa的变化).Br J Dermatol.,155:119-28(2006))。此外,如果观察斑部位的组织图像,就会观察到黑素细胞是透明的,其周围的基底层的角质形成细胞含有大量黑素(参照下述图1(b)和(c))。即,斑部位着色大部分是由于从黑素细胞转移出黑素并储存的黑色角质形成细胞引起的。在通过更新不断新生的表皮中为何该黑色角质形成细胞在斑部位持续存在这方面存在较大疑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资生堂,未经株式会社资生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083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