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处理废水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09689.9 | 申请日: | 200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7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J·帕他那维;T·O·莱科尼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NTNU技术转移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周建秋;王凤桐 |
地址: | 特隆*** | 国省代码: | 挪威;NO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处理 废水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用于对进料水进行生物处理的反应罐(0),该反应罐(0)包括:
-一个或多个进料水入口(1),通常将所述进料水入口设置在所述反应罐(0)的下部,
-一个或多个流出液出口(22),所述流出液出口位于所述反应罐(0)的上部,
-其中,所述反应罐(0)包括一个反应器容积,其中,进料水在下部缺氧/厌氧反应区(31)和上部好氧反应区(32)内进行处理,所述下部缺氧/厌氧反应区(31)和上部好氧反应区(32)被分离结构(4)部分隔离,
-所述上部好氧反应区(32)中设置有曝气的生物膜介质(52),以形成用于生长和释放生物物质的底物,
-所述分离结构(4)被设置成允许流体从下部厌氧/缺氧反应区(31)向上进入上部好氧反应区(32),同时能至少部分防止氧气进入所述厌氧/缺氧反应区(3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结构(4)还具有通常倾斜的上表面,该通常倾斜的上表面被设置成能引导所述被释放的生物物质从所述上部好氧区(32)到所述下部厌氧/缺氧反应区(31),以对所述生物物质进行进一步处理并能收集污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罐(0),其中,该反应罐(0)包括污泥出口(21),该污泥出口(21)位于包括所述厌氧/缺氧反应区(31)的所述反应罐(0)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罐(0),其中,所述下部厌氧反应区(31)中含有用于对来自上部好氧反应区(32)的生物物质或生物体进行厌氧/缺氧降解的活性污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罐(0),其中,通过气泡扩散器(7)注入空气来向所述曝气的生物膜介质(52)提供氧气,所述气泡扩散器(7)被设置在所述好氧反应区(32)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罐(0),其中,所述生物膜介质(52)被设置成当生物膜介质(52)上的生长周期完成后,所述生物膜介质(52)以基本向下的方向释放所述生物物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应罐(0),其中,所述生物膜介质(52)被设置成在所述上部好氧反应区(32)内流化的形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应罐(0),其中,所述生物膜介质(52)被设置成以机械的方式固定,从而持留在所述上部好氧反应区(32)内。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应罐(0),其中,所述气泡扩散器(7)被设置成用于释放直径较小的气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罐(0),其中,设置有循环管线(8)用于将至少部分来自所述反应罐(0)上部的流出液循环至所述反应器的下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罐(0),其中,所述分离结构(4)包括组装的两个或更多的次级分离结构(41)。
11.一种用于对反应罐(0)内的进料水进行生物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通过一个或多个位于所述反应罐(0)下部的进料水入口(1)接收所述进料水,
-使流出液通过一个或多个位于所述反应罐(0)上部的流出液出口(22)流出,
-在下部缺氧/厌氧反应区(31)和上部好氧反应区(32)内对所述进料水进行处理,所述下部缺氧/厌氧反应区(31)和上部好氧反应区(32)被分离结构(4)部分隔离,
-对提供有生物膜介质(52)的所述上部好氧反应区(32)进行曝气,以形成用于生长和释放生物物质的底物,
-所述分离结构(4)能使来自所述下部厌氧/缺氧反应区(31)的流体向上流入所述上部好氧反应区(32)内,并至少部分地防止氧气进入所述厌氧/缺氧反应区(31)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结构(4)的上表面引导从所述上部好氧反应区(32)释放的生物物质进入所述下部厌氧/缺氧反应区(31)内,在该下部厌氧/缺氧反应区(31)内对所述生物物质进行进一步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允许污泥聚集在所述下部厌氧/缺氧反应区(31)内,并通过污泥出口(21)从所述反应罐(0)的下部排出所述反应罐(0)。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物处理包括在所述好氧反应区(31)内的硝化处理,以及在所述缺氧/厌氧反应区(32)内的脱氮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TNU技术转移股份有限公司,未经NTNU技术转移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0968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万能正交联轴器
- 下一篇:两级煤矿救援机器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