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氧化物交联类含氟弹性体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10811.4 | 申请日: | 200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1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23 |
发明(设计)人: | 藤泽学;福冈昌二;岸根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27/12 | 分类号: | C08L27/12;C08F214/18;C08F259/08;C08K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丁香兰;张志楠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氧化物 交联 类含氟 弹性体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工性得到提高的过氧化物交联类含氟弹性体组合物。
背景技术
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类、四氟乙烯-全氟乙烯基醚类等含氟弹性体显示出其卓越的耐化学药品性、耐溶剂性、耐热性,所以作为在严酷的环境下使用的O型圈、垫圈、软管、不锈钢密封、轴封、隔板等,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半导体工业、化学工业等领域。
作为用于这些用途的含氟弹性体,包括分子末端具有高活性的碘原子等交联部位的含氟弹性体。对于该分子末端具有交联部位的含氟弹性体,通过分子末端的交联部位,可实现较高的交联效率,交联性优异。并且,无需添加具有金属成分的化学物质,所以广泛作为过氧化物硫化成形品使用。
过氧化物硫化体系在耐化学药品性和耐蒸气(热水)性方面优异,但在耐压缩永久变形方面,与多元醇硫化体系相比较差。该问题目前通过在弹性体主链中导入交联部位来解决。作为导入交流部位的方法,通常采用使具有交联部位的交联单体(CSM)共聚的方法(专利文献1、2)。采用这种方式得到的含氟弹性体具有支链型结构。
通常,对于在开放式辊等中与硫化剂等添加剂(配合剤)的分散性、成形时的流动性等加工性,弹性体的粘度越低越有利。
作为降低支链型含氟弹性体的粘度的方法,可以考虑增加CSM的量,以增加支链数量,但若采用这种方式,则耐压缩永久变形虽然提高,但伸长率恶化。并且,价格昂贵的CSM的用量增加,成本也相应有所增加。此外,还考虑了增加以RIx(DI)表示的链转移剂,以降低分子量,但1分子中的支链数量减少,所以耐压缩永久变形恶化。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6,646,077B1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562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氟弹性体组合物,该含氟弹性体组合物能够维持支链型含氟弹性体的耐压缩永久变形、常态物性的同时,降低粘度,而不增加价格昂贵的CSM的用量。
本发明人也想到了通过增大DI、CSM的用量来维持支链数量的状态下降低分子量,但是,若采用这种方式,则虽然能够维持耐压缩永久变形,但伸长率下降,作为弹性体的平衡恶化。此外,增大DI、CSM的用量,成本也相应提高。于是,着眼于在过氧化物交联体系中交联反应在末端进行这一特征,发现了通过混合(配合)某一规定比例的直链型含氟弹性体,能够在维持支链型含氟弹性体组合物的耐压缩永久变形、强度、伸长率等常态物性且不增加价格昂贵的CSM的用量的情况下,降低粘度,从而完成了本发明。推测其理由在于,不使交联后的交联结构发生较大改变。
即,本发明涉及过氧化物交联类含氟弹性体组合物,该过氧化物交联类含氟弹性体组合物含有:
(A)支链型含氟弹性体,该支链型含氟弹性体具有可进行过氧化物交联的交联部位,数均分子量在1,000~300,000的范围内,且以横轴表示绝对重量分子量,以纵轴表示特性粘度,将绝对重量分子量和特性粘度作成马克-豪温克图时,马克-豪温克梯度a小于0.6;以及
(B)直链型含氟聚合物,该直链型含氟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在1,000~250,000的范围内,且以横轴表示绝对重量分子量,以纵轴表示特性粘度,将绝对重量分子量和特性粘度作成马克-豪温克图时,马克-豪温克梯度a为0.6以上。
在本发明的含氟弹性体组合物中,当(B)的比例为5质量%以下时,粘度下降作用少,当(B)的比例为45质量%以上时,开始显现出直链型性质,伸长率等常态物性下降,从此方面考虑,优选支链型含氟弹性体(A)/直链型含氟聚合物(B)的质量比(A)/(B)为95/5~55/45。
并且,从成形加工性良好的方面考虑,优选本发明的含氟弹性体组合物的门尼粘度(ML1+10:100℃)为10~120。
从耐压缩永久变形性良好的方面考虑,作为支链型含氟弹性体(A),优选使包括至少一种氟代烯烃的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与以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和/或二烯烃共聚而得到的含氟弹性体,
通式(1):
CY12=CY2Rf1X1 (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108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