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10853.8 | 申请日: | 2009-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2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23 |
发明(设计)人: | 渡边一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B33/02 | 分类号: | H05B33/02;G02B5/02;H01L51/50;H05B33/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朱丹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电致发光 元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Electro Luminescence:简称EL)元件含有一对电极和设置在该电极间的含有有机物的发光层而构成,通过向电极间施加电压使发光层发光。来自发光层的光从一对电极中的至少一侧取出。从发光层产生的光的大部分例如在有机EL元件内被吸收或被全反射。因此,有机EL元件的光取出效率低,从发光层产生的光中的大部分没有被取出到外部,未得到有效利用。
为此,在现有技术中,在设置有机EL元件的透明基板与有机EL元件的电极之间设置光散射层,抑制光的全反射,提高光取出效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7-0355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现有技术的有机EL元件中,光取出效率并不十分令人满意,人们希望进一步提高光取出效率。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高的光取出效率的有机EL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具备含有有机物的发光层和与该发光层对置配置且位于表面部的膜,所述膜的与发光层侧相反侧的表面为凹凸状,浊度值为70%以上,且总透光率为80%以上。
本发明还是如下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与上述发光层侧相反侧的上述膜的表面设有多个凹面,形成为凹凸状。
本发明是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本发明还是如下膜的制作方法,其制作板状、一个表面为凹凸状、浊度值为70%以上且总透光率为80%以上的膜,所述制作方法包括:涂布工序,在表面要形成所述膜的基台的表面上,涂布含有构成所述膜的材料的溶液,使所述膜的厚度在100μm~200μm的范围内;以及成膜工序,将涂布于所述基台的表面上的溶液的湿度保持在80%~90%的范围内后进行干燥,成膜。
本发明还是如下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备含有有机物的发光层和与该发光层对置配置且位于表面部的膜,其包括如下工序:形成含有有机物的发光层的工序;以及在该表面部设置用上述膜制作方法制作的膜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能实现具有高的光取出效率的有机EL元件。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用简易的控制来容易地制造具有所需光学特性的膜。
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能用简易的控制来制作具有所需光学特性的膜,因此能容易地制造光取出效率高的有机EL元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的有机EL元件1的正视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实施例1中制作的膜3的截面的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实施例2中使用的膜3的截面的图。
图4是示意地表示比较例1中制作的膜3的截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的有机EL元件1的正视图。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元件1具备含有有机物的发光层2和与该发光层2对置且位于该有机EL元件1的表面部的膜3。所述膜3将垂直于膜3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的表面(以下有时称为一表面)面向发光层2配置,与发光层2侧相反侧的另一表面(以下有时称为另一表面)形成凹凸状。另外,膜3的浊度值为70以上且总透光率为80%以上。
有机EL元件1至少含有由阳极4和阴极5构成的一对电极和设于该一对电极之间的发光层2而构成。在阳极4与发光层2之间和/或在发光层2与阴极5之间,可以设置一层或多层,在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元件1中,在阳极4与发光层2之间设置空穴注入层6。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元件1如下来构成:在基板7的厚度方向的一个表面上依次层叠阳极4、空穴注入层6、发光层2以及阴极5,并在基板7的厚度方向的另一表面上层叠膜3。以下,有时将基板的厚度方向称为层叠方向Z。
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元件1构成所谓的底部发光型元件,即从基板7侧取出来自发光层2的光。也就是说,来自发光层2的光通过基板7和膜3,从呈凹凸状的膜3的表面向外部射出。因此,基板7优选使用透明的基板。另外,基板7还优选使用在形成有机EL元件1的工序中不变化的基板,可以是刚性基板,也可以是柔性基板,例如可优选使用玻璃、塑料、高分子膜、有机硅基板、以及将它们层叠而成的层叠板等。本实施方式的基板7由玻璃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108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