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锈性优良的盘式制动器用马氏体系不锈钢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10940.3 | 申请日: | 200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1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23 |
发明(设计)人: | 井上宜治;寺冈慎一;坂本俊治;秦野正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日铁住金不锈钢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C22C38/58;C22C38/6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周欣;陈建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锈性 优良 制动 器用 马氏体 不锈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轮车的盘式制动器用马氏体系不锈钢,尤其涉及耐锈性优良的马氏体系不锈钢。
背景技术
对于二轮车的盘式制动器,要求耐磨损性、耐锈性、韧性等特性优良。一般硬度越高,耐磨损性越优良。另一方面,若硬度过高,制动器与制动块之间产生所谓的制动器的响声,因此,制动器的硬度要求为32~38HRC(洛氏硬度的C等级)。
从这些要求特性考虑,作为二轮车盘式制动器材料,使用马氏体系不锈钢。以往,对SUS420J2进行淬火回火,调节成所希望的硬度,形成制动器,但是,此时,需要淬火与回火两个热处理工序。
在日本特开昭57-198249号公报中公开了在比以往钢宽的淬火温度区域中稳定地得到所希望的硬度的钢组成。其是进行低C化、低N化,并通过添加作为奥氏体形成元素的Mn来补偿由低C化、低N化引起的奥氏体温度区域的缩小、即淬火温度区域变窄。
此外,在日本特开平8-60309号公报中公开了作为低Mn钢的能以淬火后的状态直接使用的摩托车盘式制动器用钢。该钢添加具有同样的效果的Ni及Cu作为奥氏体形成元素来代替Mn的降低。
作为二轮盘式制动器用的原料,使用马氏体系不锈钢的理由之一是该钢具有优良的耐锈性。
但是,在Cr含量为12%左右、并大量含有Mn的情况下,有时耐锈性不够。特别是在苛刻的氯化物环境中,稍微成为问题。对此,可以说钢中的MnS成为生锈起点,但是并未阐明。
在日本特开平10-152760号公报中公开了通过降低Mn并增加Cu来改善耐锈性的发明。在日本特开2000-26941号公报中公开了添加Ti而改善耐锈性的发明。
在日本特开2007-321245号公报中公开了微量添加P、As、Sb、Bi而使盘式制动器用马氏体系不锈钢的耐锈性提高的发明。
发明内容
这样,在二轮盘式制动器用钢中,虽然进行了耐锈性的改善,但是还不充分,需要进一步改善耐锈性。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优良的耐锈性的盘式制动器用马氏体系不锈钢。
本发明的要旨如下所述。
(1)一种耐锈性优良的盘式制动器用马氏体系不锈钢,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包含:
C:0.01%以上且0.10%以下、
Si:2%以下、
Mn:0.2%以上且2.0%以下、
S:0.010%以下、
P:低于0.05%、
N:0.005%以上且0.050%以下、
Cr:10%以上且14%以下、
Ni:2%以下、
Al:0.1%以下、
V:1%以下、
C+N:0.06%以上且0.1%以下、及
Sn:0.005%以上且1%以下,
剩余部分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进而,
下述式(1)定义的γp为80以上,
γp=420[%C]+470[%N]+23[%Ni]+9[%Cu]+7[%Mn]-11.5[%Cr]-11.5[%Si]-52[%Al]-12[%Mo]-23[%V]-47[%Nb]-49[%Ti]+189 (1)。
(2)根据上述(1)所述的耐锈性优良的盘式制动器用马氏体系不锈钢,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进一步含有合计为0.5%以下的选自P、Sb、和Bi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元素。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耐锈性优良的盘式制动器用马氏体系不锈钢,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进一步含有Cu:2%以下。
(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耐锈性优良的盘式制动器用马氏体系不锈钢,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进一步含有Ti:0.5%以下。
(5)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耐锈性优良的盘式制动器用马氏体系不锈钢,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进一步含有选自Mo:2%以下和Nb:1%以下中的1种或2种。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备优良的耐锈性的盘式制动器用马氏体系不锈钢。
具体实施方式
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及限定条件进行说明。
本发明者们对能以淬火的状态直接使用的二轮车盘式制动器用钢材进行了详细研究。其中,关于耐锈性,实际上不仅要重视安装于二轮车进行使用时的淬火后的耐锈性,也要重视淬火前的耐锈性。这是因为在制造盘时,有时在淬火前生锈。
在盘的制造中,盘滑动面被磨削,因此基本上没有问题,但是,根据盘的设计,存在未磨削的部分,此时,淬火前的生锈成为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铁住金不锈钢株式会社,未经新日铁住金不锈钢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109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