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降低水力涡轮机磨损的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11012.9 | 申请日: | 200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7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O·G·达尔豪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纳维科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B3/14 | 分类号: | F03B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 |
地址: | 挪威*** | 国省代码: | 挪威;NO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 水力 涡轮机 磨损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水力涡轮机磨损的方法,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降低包括涡轮机壳体和叶轮的水力涡轮机的磨损的方法,在涡轮机壳体与叶轮之间还提供有封口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了执行该方法的设备。
背景技术
涡轮机暴露在水中,通过涡轮机的水会对涡轮机产生磨损。被供给河水的涡轮机的磨损度一般高于被供给水库中的水的涡轮机,这是因为河水经常包括大量的沙子。
尽管所有类型的涡轮机都存在或高或低程度的磨损问题,混流式涡轮机最易受此影响。一般在混流式涡轮机的封口装置中、旋转部件与固定部件之间设计有相当精细的空隙。在封口装置上相对很小的磨损,就会导致大量的水从封口装置泄漏,从而导致效率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弥补或减少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
根据以下所述内容及权利要求中的特征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水力涡轮机磨损的方法,该水力涡轮机包括涡轮机壳体和叶轮,在涡轮机壳体和叶轮之间具有一封口装置,该方法的特点是包括向密封装置加入净化水。
该方法的一方面还包括:
提供一净水器;
将供水装置与净水器连接;以及
将净化水引流到密封装置。
该方法的另一方面进一步包括:
通过密封装置循环净化水。
通过一设备执行该方法,该设备的特点是净化水的供给管道与密封装置连接。
该设备的一方面为供给管道与净水器连接。
该设备的另一方面为净水器的入口与涡轮机的供水装置连接。
该设备的又一方面为提供一泵,能够通过密封装置循环净化水。
较佳地,净化器由旋风分离器构成,该旋风分离器的入口与涡轮机的入口连接。除了密封装置,旋风分离器提供净化水的出口也可向暴露被磨损的涡轮机主叶片提供净化水。
较佳地,旋风分离器提供被分离物质的出口可连接至涡轮机吸水管。
涡轮机通常包括若干个密封装置,其中一个或多个密封装置密封对抗相对较高的压力,其他的密封对抗负压力。
在足够高的压力下,净化水被引流到密封装置的压力侧,这样净化水迫使流经涡轮机的水流离密封装置。因此保证向密封装置供给净化水。
收集流经密封装置的净化水,将净化水引流回泵中是适宜的做法。在优选实施例中,一个密封装置作为下部迷宫密封装置,另一个密封装置作为上部迷宫密封装置。流经上部迷宫密封装置的水可全部再循环,流经下部迷宫密封装置的水的一部分泄漏到吸水管。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和设备使得大量延长涡轮机密封装置的使用寿命成为可能,特别是采用河水驱动涡轮机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描述的是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例的一个例子。
图1为其密封装置被供给净化水的涡轮机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2为可选实施例中其密封装置被供给净化水的涡轮机一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附图标记1表示本实施例的水力涡轮机,其包括涡轮机壳体2和叶轮4。
涡轮机壳体2由环绕叶轮4的导叶片操作装置6、承重环7、环绕导叶片操作装置6的蜗形壳8以及涡轮机顶盖10构成。
涡轮机壳体2的出口与吸水管12连接。多个导叶片14分布在导叶片操作装置6上。导叶片的传动装置未示出。
在涡轮机壳体2和叶轮4之间具有第一密封装置16,该第一密封装置16用于在出口附近,从叶轮4处密封导叶片操作装置6和叶轮4。
在叶轮的背侧附近,导叶片操作装置6和叶轮4之间具有上部迷宫密封装置18。轴封装置20与涡轮机顶盖10连接,且环绕涡轮机1的轴22。
下部迷宫密封装置16和上部迷宫密封装置18被看作是所谓的迷宫密封装置,由于密封装置的操作方式,从其中流经一定的液体是正常且必需的。
根据现有技术,轴封装置20可以由例如唇形密封装置、填充体或其它密封装置构成。
在操作期间,水在相对较高的压力下经过导叶片操作装置6流向叶轮4,由于吸水管12中的压力小于大气压,此处水经受很大的降落压力,向前流入蜗形壳8。
在下部迷宫密封装置16和上部迷宫密封装置18之上的降落压力近似等于在叶轮4之上降落压力。这种类型的密封装置具有相对较小的空隙,可尽可能的减小涡轮机壳体8与叶轮4之间的泄漏。
如果密封装置16和18接触水中携带的沙子,随着时间推移,磨损就会使得密封的功效降低,这样涡轮机1的水力效率就会对应的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纳维科公司,未经戴纳维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110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自注氧助燃节能炉芯
- 下一篇:组合式多功能燃烧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