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载测量装置及其方法与程序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11176.1 | 申请日: | 200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9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藤冈秀康;林义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3D11/00 | 分类号: | F03D1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载 测量 装置 及其 方法 程序 | ||
1.一种负载测量装置,其用于风车叶片的间距角可变的风车,包括:
传感器,其用于求出所述风车叶片的形变;
负载算出机构,其具有示出所述风车叶片的形变和所述风车叶片的负载的关系的函数,并通过对所述函数使用基于所述传感器的测量数据的形变,来求出所述风车叶片的负载;
校正机构,其根据在基于风速的空气动力转矩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偏差为规定值以下的所述风车叶片的间距角范围及转速范围内取得的所述传感器的测量数据,来校正所述函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测量装置,其中,
所述校正机构根据在所述空气动力转矩为规定值以下的所述风车叶片的间距角范围及转速范围内取得的所述传感器的测量数据,来校正所述函数。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测量装置,其中,
所述校正机构包括:
表,其将无风时的所述风车叶片的负载与所述风车叶片的间距角及方位角建立关联;
负载取得机构,其从所述表中取得与由所述传感器取得了测量数据时的所述风车叶片的间距角及方位角对应的风车叶片的负载;
形变算出机构,其根据所述传感器的测量数据算出所述风车叶片的形变;
参数算出机构,其根据由所述负载取得机构取得的所述风车叶片的负载和由所述形变算出机构算出的形变的关系,来校正所述函数的参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测量装置,其中,
所述校正机构根据由所述负载取得机构取得的风车叶片的负载和所述传感器的测量数据,求出无负载时的所述传感器的测量数据,并使用该无负载时的测量数据对所述传感器的测量数据进行补偿校正。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测量装置,其中,
所述传感器具有:
一对第一传感器,该一对第一传感器夹着所述风车叶片而设于对置的位置;
一对第二传感器,该一对第二传感器处于不同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位置,且夹着所述风车叶片而设于对置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测量装置,其中,
所述传感器具有一对第三传感器,该一对第三传感器处于夹着所述风车叶片而对置的位置,即,设于不同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及所述第二传感器的位置且与所述第一传感器或所述第二传感器中的任一者平行的位置。
7.一种负载测量装置,其用于风车叶片的间距角可变的风车,包括:
传感器,其用于求出所述风车叶片的形变;
负载算出机构,其具有示出所述风车叶片的形变和所述风车叶片的负载的关系的函数,并通过对所述函数使用基于所述传感器的测量数据的形变,来求出所述风车叶片的负载;
校正机构,其根据在风速为3米以下的情况下,在由第一方位角及自该第一方位角旋转180度的第二方位角构成的两个地点将间距角设为最小间距角和最大间距角时的各所述传感器的测量数据,来校正该函数。
8.一种负载测量方法,用于风车叶片的间距角可变的风车,包括:
求出所述风车叶片的形变;
通过具有示出所述风车叶片的形变和所述风车叶片的负载的关系的函数,并对所述函数使用基于所述传感器的测量数据的形变,来求出所述风车叶片的负载;
根据在基于风速的空气动力转矩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偏差为规定值以下的所述风车叶片的间距角范围及转速范围内取得的所述传感器的测量数据,来校正该函数。
9.一种负载测量程序,该程序用于风车叶片的间距角可变的风车,在计算机中执行:
第一处理,通过具有示出所述风车叶片的形变和所述风车叶片的负载的关系的函数,并对所述函数使用基于所述传感器的测量数据的形变,来求出所述风车叶片的负载;
第二处理,其根据在基于风速的空气动力转矩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偏差为规定值以下的所述风车叶片的间距角范围及转速范围内取得的所述传感器的测量数据,来校正该函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1117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减少掩模板雾状缺陷的方法
- 下一篇:滑动触摸式PPT无线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