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13343.6 | 申请日: | 2009-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7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约翰内斯·卡尔霍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48 | 分类号: | H01R4/48;H01R11/01;H01R13/502;H01R13/52;H01R13/58;H01R13/639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张天舒 |
地址: | 德国勃***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接纳电导体或配合连接器,带有:
第一塑料截段(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1、1001、1201、1301、1401、1501、1601、1701、1901、2001、2101、2301、2407、2501、2601、2801、3001、3102、3203、3206、3301、3401、3505、3601、3905、4001),其具有第一硬度或弹性度;
第二塑料截段(103、203、303、403、503、603、703、803、903、1003、1203、1303、1403、1503、1603、1703、1903、2003、2103、2303、2401、2507、2607、2803、3003、3103、3204、3207、3305、3402、3503、3605、3805、3907、4007),其具有第二硬度或弹性度;其中,
第一硬度或弹性度和第二硬度或弹性度是不同的,而且其中,第一塑料截段与第二塑料截段共同作用,以接纳电导体或配合连接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截段或第二截段或仅有第二截段能够可逆变形。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截段或第二截段是导电的。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截段或第二截段能够产生弹性变形,而且其中,电导体或配合连接器通过所述第一截段或第二截段的变形是可接纳的。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还具有带有第一硬度或弹性度的第三截段,其中,所述第二截段连接第一截段和第三截段,而且其中,所述第一截段相对于所述第三截段在第二截段产生变形的条件下可以移动或者转动,或者通过移动或者转动可以锁定和/或可以由锁定状态释放。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截段可以插入到所述第二截段中,并且在所述第二截段中通过所述第一截段或者第二截段的弹性变形可以使所述第一截段锁定或者由锁定状态释放。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截段相对于所述第二截段可以转动,或者其中,所述第二截段相对于所述第一截段可以转动,其中,所述第一截段或第二截段通过转动可以锁定或者由锁定状态释放。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弹性度高于所述第一弹性度,或者其中,所述第一硬度高于所述第二硬度。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设有接纳电导体或者配合连接器的第二截段,而且其中,所述第一截段成型地至少部分包围所述第二截段。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截段具有用于接纳电导体或者配合连接器的梳状区域。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截段形成为具有弹性的夹持连接器。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还具有带有第一硬度或弹性度的第三塑料截段,其中,所述第一截段可以夹入在所述第三截段的凹槽中,并且通过所述第二截段的回位力可以再次释放。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还具有带有第一硬度或弹性度的第三塑料截段,其中,所述第一截段和所述第三截段通过所述第二截段相连并且形成夹具。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还具有带有第一硬度或弹性度的第三塑料截段,所述第三塑料截段相对于所述第一截段移动设置。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截段具有弹性隆起物,其中,所述第一截段具有围绕所述第二截段转动设置的横截面,以使弹性咬合隆起物为了锁定电导体而产生变形或释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菲尼克斯电气公司,未经菲尼克斯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1334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