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棉塞填充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14942.X | 申请日: | 200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4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渡边仁志;近藤秀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13/32 | 分类号: | A61F1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填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收容吸收体且在使用时推出吸收体的棉塞填充器。
背景技术
棉塞填充器具有收容吸收体的外筒和推出外筒内的吸收体的内筒。这些外筒及内筒通过树脂的注塑成形而成形。内筒以在外筒内移动的方式被操作。通过该操作,以将吸收体从外筒推出的方式进行作用。为了可靠地进行内筒的移动操作,在外筒形成有握持筒部(把手部)。在专利文献1~4中公开了关于握持筒部的改良的现有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在握持筒部上形成平坦的表面。在该平坦的表面上形成狭缝槽等,由此成为高摩擦构造。在专利文献2中,将握持筒部形成为10mm以内的凹陷形状。成为在该凹陷部分上形成不足10mm的高度的凸部的构造。在专利文献3中,在握持筒部上形成大致椭圆柱状的扁平形状部分。形成为在该扁平形状部分的外周设置肋状突起的构造。在专利文献4中,构成为使握持筒部形成为大致多边形状,且在外周设有肋状突起的构造。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4-532712公报
专利文献2:WO2005-0009312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昭61-5482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实开昭61-54823号公报
上述以往的棉塞填充器,都在握持筒部上形成防滑用的突起。因此,需要进行注塑成形时的脱模或分型注塑。一般,在对棉塞填充器进行注塑成型的情况下,由于握持筒部的部分成为根切(under cut)部位,所以需要勉强脱模。在勉强脱模的情况下,会在成形品上产生毛边或卷翘等。由于在棉塞使用时这些毛边或卷翘等干涉使用者的手指,因此,存在施予不舒服感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棉塞填充器,通过抑制注塑成形时在握持筒部上产生毛边或卷翘,能够消除使用时的不舒服感。
技术方案1的棉塞填充器具有:外筒,在其内部收容有吸收体,在一侧设有推出所述吸收体的推出开口,在另一侧设有握持筒部;内筒,被插入到所述握持筒部内,且通过向外筒内的移动能够将所述吸收体从推出开口向外侧推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握持筒部的周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形成有多列环状凸部,这些环状凸部形成为距握持筒部的外周面的高度朝向所述内筒向握持筒部的插入侧逐渐降低。
技术方案2的棉塞填充器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棉塞填充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列环状凸部的相邻的环状凸部间的间距不同。
技术方案3的棉塞填充器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棉塞填充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凸部具有:与所述握持筒部的外周面平行的顶面;从该顶面的所述内筒插入侧相对于握持筒部的外周面垂直地延伸的垂直面;从顶面的所述吸收体的收容侧向握持筒部的外周面向下倾斜的倾斜面。
技术方案4的棉塞填充器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棉塞填充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凸部由顶面为弧状的山形形状的多个凸部形成。
根据本发明,由于使握持筒部的环状凸部以高度朝向内筒向握持筒部的插入侧逐渐降低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注塑成形时的脱模。因此,能够抑制毛边或卷翘的发生,能够消除使用棉塞时的不舒服感。另外,由于环状凸部的高度不同,所以,能够容易地调整棉塞使用时的力。
另外,在以往的棉塞填充器中,形成在握持筒部上的防滑用的突起的触感不好,存在施予手指不舒服感的问题。另外,存在手指接触不到防滑用的突起的情况,在不接触的情况下,还存在操作时带来不安感的问题。
因此,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棉塞填充器,该棉塞填充器的握持筒部的触感良好,而且,防滑用的部分能够可靠地接触手指。
技术方案5的棉塞填充器,具有:外筒,在其内部收容有吸收体,在一侧设有推出所述吸收体的推出开口,在另一侧设有握持筒部;内筒,被插入到所述握持筒部内,通过向所述外筒内的移动,能够将所述吸收体从推出开口向外侧推出,其特征在于:具有凸部列,该凸部列由四个凸部和四个基面部构成,其中所述凸部从所述握持筒部的外周面的周方向上的四个位置立起,且所述握持筒部的径方向截面形状为使顶部成为弧状的山形形状,所述基面部设在所述各凸部之间且由所述握持筒部的外周面构成,沿所述握持筒部的轴方向形成多列所述凸部列。
技术方案6的棉塞填充器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棉塞填充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列凸部列形成为距所述凸部的握持筒部的外周面的高度朝向所述内筒向握持筒部的插入侧逐渐降低。
技术方案7的棉塞填充器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棉塞填充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列凸部列的相邻的凸部间的间距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149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