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立体影像拍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16176.0 | 申请日: | 2009-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7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郑会源;柳在昱;池惠景;沈在揆 | 申请(专利权)人: | HYSONIC株式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5/00 | 分类号: | H04N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韩国京畿道安山市常绿***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立体 影像 拍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立体影像拍摄装置,尤其是一种为了拍摄立体影像,利用两个透镜,调节被拍物主摄角度的小型立体影像拍摄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影声信息传送在现今的移动通信终端机上被广泛应用,在高速信息传播时代,其使用领域也越来越广。随着技术的发展,通过使用移动通信终端机,来传送图像或视频,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信息传送手段,比如说手机电视和远程短信发送等就是非常好的例子。
但是,移动通信终端机用户并不满足现有的技术,最近大众用户开始要求移动通信终端机具有立体影像播放的功能。为了满足这种要求,需要有具备可播放三维立体影像的终端机,同时也需要有三维立体影像成像的立体影像拍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小型立体影像拍摄装置,在本发明的小型立体影像拍摄装置中,两个透镜可沿水平方向左右移动,调整两个透镜之间的间距,同时还可调节影像感应器所拍摄到的被拍体的主摄角度。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调整被拍物影像成像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间距,并调节影像感应器上所成像的所述被拍物的主摄角度的小型立体影像拍摄装置。更进一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调整内置第一透镜的第一焦点致动器与内置第二透镜的第二焦点致动器间距,同时还可调节影像感应器所拍摄到的被拍体的主摄角度的小型立体影像拍摄装置。
本发明的小型立体影像拍摄装置包括:镜筒;安装在所述镜筒上,可左右移动,且内置第一透镜的第一焦点致动器;安装在所述镜筒上,可左右移动,且内置第二透镜,配置在所述第一焦点致动器的侧面,保持一定间隔的第二焦点致动器;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焦点致动器与所述第二焦点致动器上,在通电时,可使所述第一焦点致动器与所述第二焦点致动器左右移动的左右驱动部;分别配置在所述第一焦点致动器与所述第二焦点致动器的下部,通过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拍摄被拍物的影像感应器;配置在所述影像感应器的下部,控制所述左右驱动部、所述第一焦点致动器及所述第二焦点致动器供给电源的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可调整所述第一焦点致动器与所述第二焦点致动器的间距,且调节影像感应器所拍摄到的被拍体的主摄角度。
所述左右驱动部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焦点致动器上,配置在所述第二焦点致动器邻接面的对面的第一驱动部;安装在所述第二焦点致动器上,配置在所述第一焦点致动器邻接面的对面的第二驱动部。
所述第一驱动部及第二驱动部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焦点致动器及所述第二焦点致动器上的线圈元件;一端插入所述线圈元件,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镜筒上的铁片元件;分别安装在所述铁片元件上下端的马达磁。
进一步,还包括:一端安装在所述控制部,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焦点致动器或所述第二焦点致动器上,沿上下方向弹性支撑所述第一焦点致动器或所述第二焦点致动器的弹簧。所述弹簧由多个组成,分别与所述左右驱动部、所述第一焦点致动器或所述第二焦点致动器连接,并由所述控制部提供电源。
所述第一焦点致动器或所述第二焦点致动器包括:配置在所述影像感应器上部的底座;配置在所述底座上部,内部安装所述第一透镜或所述第二透镜的透镜保持器;与所述透镜保持器相邻,在通电时变形,并使所述透镜保持器上下移动的聚合物金属复合物;分别安装在所述聚合物金属复合物的上下端,且通电的电极元件。
所述聚合物金属复合物在所述透镜保持器的外周,设有多个,各个所述聚合物金属复合物具有与所述电极元件相邻,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固定端;及自所述固定端延长而成,在通电时呈拱形变形的活动端;所述不同的聚合物金属复合物的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活动端互相邻接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内置有所述第一焦点致动器及所述第二焦点致动器上,分别安装所述左右驱动部,调整所述第一焦点致动器与所述第二焦点致动器的间距,并调节影像感应器上所成像的所述被拍物的主摄角度,这样一来,可通过利用影像感应器上拍摄的影像来制成具有立体感的影像。
进一步,所述左右驱动部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焦点致动器上,配置在所述第二焦点致动器邻接面的对面的第一驱动部;安装在所述第二焦点致动器上,配置在所述第一焦点致动器邻接面的对面的第二驱动部。其有益效果是,可使所述第一焦点致动器与所述第二焦点致动器的间距最小化,从而缩小整体的体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HYSONIC株式公司,未经HYSONIC株式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161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按键键帽、按键结构、面板及机壳的制法
- 下一篇:一种节能灯用磁芯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