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子量分布窄的聚苯醚树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16977.7 | 申请日: | 200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7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近藤知宏;山口彻;寺田和范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71/12 | 分类号: | C08L71/12;C08G65/38;C08K5/03;C08K5/1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丁香兰;庞东成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子量 分布 聚苯醚 树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苯醚树脂组合物,其分子量分布窄,加工流动性优异,还可抑制凝胶的产生,同时耐化学试剂性也优异。
背景技术
聚苯醚(以下,也称为“PPE”)的加工性、生产率优异,通过熔融注塑成型法或熔融挤出成型法等成型方法,能够有效地生产所期望的形状的制品和部件,因而作为电气/电子材料领域、汽车领域、其他各种工业材料领域、食品的包装领域的制品或部件用的材料被广泛使用。伴随着用途的多样化,逐渐要求耐热性、机械特性优异且分子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等特性不同的多种聚苯醚。
通常,聚苯醚在加热加工时可观察到比浓粘度上升的现象(参照专利文献1和2)。因此,很多情况下,由于聚苯醚的聚合阶段的分子设计目标和加热加工后的分子设计目标不同,操作变得繁杂。因此,为了在加热前后比浓粘度不发生变化,进而维持物性,逐渐要求一种维持了较窄的分子量分布的聚苯醚。
另外,通常,在要求加工流动性的情况下,认为分子量分布宽者较好,但从物性方面出发期望分子量分布较窄。因此,要求一种兼顾加工流动性和物性方面的、即分子量分布窄、加工流动性也优异的聚苯醚,但现状是该聚苯醚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以改良光稳定性为目的通过在聚苯醚粉末中含有单胺并在250℃下压制成型而得的PPE组合物。
另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在苄胺存在下于280℃将由苄胺改性的聚苯醚压制成型而得的PPE组合物,获得了机械强度得到保持、且加热时的着色或粘度增加得到抑制的PPE组合物。
此外,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以提高熔合强度(weld strength)为目的的在聚苯醚和聚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使用多胺作为熔合强度促进剂的树脂组合物。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2-2403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2552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3435号公报
专利文献4:WO2005/014719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2和3中所记载的方法中,由于需要抑制成型体的加热所产生的着色,因而不得不选择利用压制成型制作片材或压制试验片的方法。因此,不适合大量、稳定的生产。另外,在压制成型中,由于未与聚苯醚均匀混合,因而无法否定含有胺的效果局部存在的可能性。另外,关于加热后的比浓粘度改善、分子量分布或者凝胶的产生、以及耐化学试剂性,也没有记载。现状是,在所有情况下,无法兼顾获得不引起凝胶的产生、生产率良好、不降低耐化学试剂性、此外不损害聚苯醚所具有的较窄分子量分布的聚苯醚。
另外,从专利文献4的实施例来看,熔合强度促进剂量与熔合强度为线性关系,为了获得充分的熔合强度,需要使多胺的含量相对于聚苯醚为5质量%以上,这在实施例中也有记载。该情况下,在后述的参考例中也有记载,若大量添加多胺则耐化学试剂性会变差,因而仅靠混合无法兼顾耐化学试剂性与强度。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分子量分布窄、加工流动性优异、此外可抑制凝胶的产生、同时耐化学试剂性也优异的聚苯醚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人对于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将具有特定的结构单元的聚苯醚(A)与具有特定的结构的氮化合物(B)熔融混合而成的聚苯醚树脂组合物中,通过使聚苯醚(A)含有相对于所述聚苯醚(A)为0.1质量%~1.5质量%的至少1种以上的碳原子数为7~8的芳香族烃,能够以与现有技术相比极少的氮化合物(B)的含量来解决上述课题,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如下所述。
[1]
一种聚苯醚树脂组合物,其是将由下述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a)和/或下述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b)构成的聚苯醚(A)、与在1分子中具有至少1个以上伯氨基、仲氨基和/或叔氨基的氮化合物(B)熔融混合而成的聚苯醚树脂组合物,
(式中,R1和R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的烷基、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的烷氧基、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芳基、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芳氧基、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芳烷基、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芳烷基氧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未经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169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