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耦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17895.4 | 申请日: | 200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7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操谷钦吾;上田元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松荣工机 |
主分类号: | F16H49/00 | 分类号: | F16H49/00;F16D7/02;H02K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耦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耦合装置,更详细地讲,涉及这样的磁耦合装置:该磁耦合装置具有第1旋转体和第2旋转体,该第1旋转体和第2旋转体以彼此的作用面相离且相对的方式配置,且分别能够绕沿着与作用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利用在第1旋转体与第2旋转体的作用面之间产生的磁力,从一侧的旋转体向另一侧的旋转体传递转矩。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以非接触方式传递转矩的旋转传递机构的一例,公知有如下的磁耦合装置。例如,在呈圆筒状形态的驱动侧旋转体的内周面、以及与该驱动侧旋转体配置于同一旋转轴上的呈圆筒状形态的从动侧旋转体的外周面上,隔着气隙相对地配置了永久磁铁,利用在内周面和外周面之间产生的磁力,向从动侧旋转体传递驱动侧旋转体的转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65189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提出的磁耦合装置中,从其构造方面讲,在旋转轴方向需要达到某种程度的尺寸,所以,难以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另一方面,除了上述磁耦合装置以外,还公知有如下的磁耦合装置:以彼此的作用面相离且相对的方式,配置呈圆板状形态的驱动侧旋转体和呈圆板状形态的从动侧旋转体。在该磁耦合装置中,驱动侧旋转体和从动侧旋转体均能够绕沿着与各自的作用面垂直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延伸的旋转轴旋转,利用在驱动侧旋转体与从动侧旋转体的作用面之间产生的磁力(磁引力),从驱动侧旋转体向从动侧旋转体传递转矩。在这种磁耦合装置中,在其构造方面,能够实现旋转轴方向较短的扁平结构,从而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但是,在构成为具有圆板状的驱动侧旋转体和从动侧旋转体的磁耦合装置中,在驱动侧旋转体与从动侧旋转体之间沿着旋转轴方向产生磁引力,所以,支承旋转体的轴承部件的负担增大。特别是所要传递的转矩越大,沿着旋转轴方向产生的磁引力也越大,所以需要在机构方面采取措施。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耦合装置,其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并且降低沿着旋转轴方向产生的磁引力而良好地传递转矩。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的磁耦合装置具有第1旋转体和第2旋转体,该第1旋转体和第2旋转体以彼此的作用面相离且相对的方式配置,且分别能够绕沿着与作用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共同的旋转轴旋转,利用在第1旋转体与第2旋转体的作用面之间产生的磁力,从一侧的旋转体向另一侧的旋转体传递转矩,该磁耦合装置的特征在于,该磁耦合装置具有:第1磁力单元,其在所述第1旋转体和所述第2旋转体各自的作用面上的、接近所述旋转轴的内周区域之间,主要产生沿着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的磁斥力;以及第2磁力单元,其在所述第1旋转体和所述第2旋转体各自的作用面上的、比所述第1磁力单元更靠径向外侧的外周区域之间,主要产生与所述磁斥力相同程度的沿着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的磁引力。
另外,本发明的权利要求2的磁耦合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权利要求1中,该磁耦合装置具有:第1磁铁组,其构成为配置有多个第1磁铁,该多个第1磁铁在所述第1旋转体的作用面上,沿着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的周向,以彼此相邻的磁极为异极的方式,按规定间隔而配置;第2磁铁组,其构成为配置有多个第2磁铁,且与所述第1磁铁组的一部分一起构成所述第1磁力单元,其中,所述多个第2磁铁在所述第2旋转体的作用面上的以下位置处,沿着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的周向,以彼此相邻的磁极为异极的方式,按规定间隔而配置,所述位置是通过使所述第1旋转体进行相对旋转而能够与所述第1磁铁相对的相对区域中的接近所述旋转轴的位置;以及第3磁铁组,其构成为配置有多个第3磁铁,且与所述第1磁铁组的一部分一起构成所述第2磁力单元,其中,所述多个第3磁铁在所述第2旋转体的作用面上的所述相对区域中的比所述第2磁铁更靠外方的位置处,沿着以该旋转轴为中心的周向,以彼此相邻的磁极为异极的方式,按规定间隔而配置,其中,所述第3磁铁具有与所述第2磁铁大致相同的面积,并且,该第3磁铁的磁极与位于所述第3磁铁和所述旋转轴之间的所述第2磁铁的磁极为异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松荣工机,未经株式会社松荣工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178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USB电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折叠式的多方向引向器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