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由(Z)-6,7-二氢-1H-氮杂卓-2(5H)-酮制备ε-己内酰胺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18685.7 | 申请日: | 2009-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6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彼托纳拉·凯瑟琳娜·拉伊马克斯-弗兰肯;马丁·斯库尔曼;埃克斯勒·克里斯多佛·特里弗泽;斯蒂法恩·马莉亚·安德勒·德威尔德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17/10 | 分类号: | C12P1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肖善强 |
地址: | 荷兰***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氮杂卓 制备 己内酰胺 | ||
1.用于制备ε-己内酰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还原(Z)-6,7-二氢-1H-氮杂卓-2(5H)-酮的碳-碳双键,其中所述还原由生物催化剂催化。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生物催化剂具有(Z)-6,7-二氢-1H-氮杂卓-2(5H)-酮烯酮还原酶活性。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生物催化剂包含选自氧化还原酶(EC1)的组的酶。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所述氧化还原酶选自作用于CH-CH供体(EC1.3)的氧化还原酶和作用于NADH或NADPH(EC 1.6)的氧化还原酶的组。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所述氧化还原酶选自2-烯酮还原酶(EC 1.3.1.33)和旧黄酶(EC 1.6.99.1)的组。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存在所述酶的辅因子,尤其是选自NADPH、NADH、FADH和醌的组的辅因子。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的方法,其中所述酶选自来自下述生物或所述生物的部分的能够催化(Z)-6,7-二氢-1H-氮杂卓-2(5H)-酮烯酮还原的酶组,所述生物选自Candida、Kluyveromyces、Saccharomyces、Pseudomonas、Escherichia和Bacillus的组。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物催化剂包含下述多肽,所述多肽包含Sequence ID 2、4、6、8、10、12、1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其同源物。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所述氨基酸序列与所述Sequence ID中的任一条具有至少80%、尤其是至少90%、更尤其是至少95%的序列同一性。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在水性环境中进行。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从α-氨基-ε-己内酰胺中去除α-氨基来制备(Z)-6,7-二氢-1H-氮杂卓-2(5H)-酮。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α-氨基-ε-己内酰胺是从赖氨酸制备的。
13.包含下述核酸序列的重组宿主细胞,所述核酸序列编码具有(Z)-6,7-二氢-1H-氮杂卓-2(5H)-酮烯酮还原酶活性的生物催化剂。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宿主细胞,其中具有烯酮还原酶活性的所述生物催化剂包含SEQ ID 35-38中任一条中所定义的核酸序列或其非野生型功能类似物。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的宿主细胞,所述宿主细胞包含编码具有L-赖氨酸环化酶活性的生物催化剂的核酸序列。
16.根据权利要求13、14或15的宿主细胞,其中所述宿主细胞选自由Aspergillus、Penicillium、Saccharomyces、Kluyveromyces、Pichia、Candida、Hansenula、Bacillus、Corynebacterium和Escherichia属组成的组。
17.包含Sequence ID 35-38中任一条中定义的核酸序列或其功能性类似物的多核苷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未经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1868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