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噪声滤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19788.5 | 申请日: | 2009-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7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西冈保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原田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3H7/01 | 分类号: | H03H7/01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谷惠敏;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噪声 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噪声滤波器,更具体地涉及能够甚至在FM无线电频带(甚高频(VHF)频带)中改善噪声衰减性能的车载噪声滤波器。
背景技术
已经开发了用于去除车载电子部件的噪声的各种类型的噪声滤波器。例如,防雾热线和无线电天线通常一起设置在车辆的同一后玻璃上。在这种情况下,噪声滤波器与用于向热线供电的布线串联,以便防止例如AM无线电信号被在布线上叠加的噪声不利地影响。
考虑到安装空间和对车辆性能的影响,车载噪声滤波器需要尺寸小并且重量轻。例如,专利文件1公开了一种噪声滤波器,其能够实现尺寸和热辐射量的减小。在专利文件1中,由π型低通滤波器构成的噪声滤波器被作为示例。这个噪声滤波器具有滤波器电路,该滤波器电路具有允许直流通过其中的功能,并且实现了在AM无线电频带(中波到短波频带)中的最大噪声抑制量(插入损耗)。
引用列表
专利文件
专利文件1:国际公布No.2007/020902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近些年来,车载电子部件的控制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并且要控制的系统的数量已经变大。在这种情况下,已经采用了许多电子控制单元(ECU)。ECU的工作速度已经变得更快,并且对应地,噪声发生的频率增加,并且噪声频率变高,也导致对于FM无线电的不利影响。
通过使用传统的噪声滤波器,例如在专利文件1中公开的噪声滤波器,可以对于AM无线电频带获得足够的噪声抑制量;然而,对于FM无线电频带,则不能获得足够的噪声抑制量。以上问题的起因被考虑如下。
图1是示出在输入和输出端子被布置得彼此隔开的情况下相对于频率的在输入和输出端子之间的衰减量的曲线图。通过下述方式来获得图1的曲线图:在改变向输入端子输入的信号的频率的同时,测量多少信号能够到达与输入端子隔开地布置的输出端子。即,该曲线图并不示出其中在输入和输出端子之间连接线圈等的噪声滤波器的衰减特性,而是示出了在输入和输出端子之间的信号衰减特性,因此,该曲线图示出了在输入和输出端子之间的电场耦合(电容耦合)特性。如从图1清楚示出的,在AM无线电频带(例如,0.5MHz到1.7MHz)中的衰减量较大,因此可以忽略在输入和输出端子之间的电场耦合。然而,衰减量在超过AM无线电频带的频带中变小,并且例如,在FM无线电频带(例如,76MHz至108MHz)中已经出现了大约50dB的电场耦合。
因此,即使设计了在FM无线电频带中具有足够的噪声抑制量的噪声滤波器电路,输入侧噪声也不通过滤波器电路,而是由于在输入和输出端子之间的电场耦合的影响而直接地泄漏到输出侧,导致不保证足够的噪声衰减量。
在输入和输出端子之间的电场耦合主要取决于噪声滤波器的壳体的形状或在噪声滤波器中使用的电子部件而改变。在噪声滤波器包括例如LC滤波器电路的情况下,在输入和输出端子之间的耦合量可能由于电容器的存在而提高,进一步劣化噪声滤波器的噪声衰减性能。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供一种车载噪声滤波器,其抑制在FM无线电频带中在输入和输出端子之间的电场耦合,以允许甚至在FM无线电频带中显示原本应当向噪声滤波器电路提供的噪声衰减性能。而且,与在输入和输出端子之间的电场耦合的抑制相结合,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噪声滤波器,其能够提高输入和输出端子的布置的自由度,并且能够实现尺寸减小。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面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噪声滤波器,包括:线圈,通过围绕磁心缠绕导线而获得;输入和输出端子,分别电连接到所述线圈的两个端子;以及,屏蔽构件,由接地的导电构件构成,并且被布置以便屏蔽在所述输入和输出端子之间的电场。
所述输入和输出端子可以被布置在所述屏蔽构件附近,以便实现与所述屏蔽构件的电容耦合。
根据本发明的车载噪声滤波器可以还包括电容器。所述电容器可以具有电连接到所述线圈的一个端子以及被接地的另一个端子。
所述电容器的另一个端子可以被接地到接地板,并且所述屏蔽构件可以通过处理所述接地板的一部分来形成。
所述接地板可以由磁性材料构成,具有分别与所述线圈的磁心的两端相对地布置的两个端板以及在所述两个端板之间布置的底板,并且形成从所述线圈产生的磁的磁路。所述屏蔽构件可以以下述方式被布置得与所述底板相对:所述屏蔽构件和所述底板夹着所述线圈,并且使两端分别电连接到所述端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原田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原田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197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