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继电器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19794.0 | 申请日: | 200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7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森本充晃;大石英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47/32 | 分类号: | H01H47/32;H01H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8 | 代理人: | 陈波;杨本良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继电器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继电器控制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描述了一种用于控制继电器的继电器控制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该继电器控制器包括与该继电器的线圈串联连接的电阻器和晶体管,以及与该电阻器和线圈并联连接的二极管。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该继电器控制器将初始电流施加于继电器的线圈,以接通该继电器。然后,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该继电器控制器利用电阻来检测流经该继电器的线圈的电流,并且执行晶体管的PWM(脉宽调制)控制,以便将检测的值保持为低于初始电流的值并且该继电器保持接通。所述PWM控制是指重复接通和断开开关元件(此处,晶体管)的控制。另一方面,再生电流流经二极管。再生电流是指当开关元件断开时流经线圈的电流。
由于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该继电器控制器能够将流经继电器的线圈的电流值保持为低于初始电流值的值,所以,能够减小该继电器的线圈的功耗。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JP-A-5-166444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继电器控制器中,即使将晶体管断开而使继电器断开,再生电流也继续经由二极管向线圈流动。因而,在继电器确实地被断开之前,要耗费一段时间。
为了解决这样存在的问题而创造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继电器控制器,与传统上所需要的时间相比,该继电器控制器能够缩短从断开开关元件直到断开继电器为止的时间。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包括:继电器开关,其中触点将电源连接于负载,并且线圈连接于该电源;第一开关元件,其串联连接于线圈;再生电流电路,其并联连接于线圈并且包括第二开关元件和与该第二开关元件串联连接的二极管;第一开关元件控制单元,其适于通过第一开关元件的PWM控制来接通继电器开关以及通过停止该第一开关元件的PWM控制来断开该继电器开关;以及第二开关元件控制单元,其适于当第一开关元件受PWM控制时使第二开关元件接通以及当该第一开关元件的PWM控制停止时使该第二开关元件断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由于当关于第一开关元件的PWM控制停止时,本发明断开第二开关元件,所以防止了再生电流流经线圈。因而,一旦关于第一开关元件的PWM控制停止,本发明就能够断开该继电器开关。因此,能够缩短从断开开关元件直到断开继电器开关为止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继电器控制器的说明图。
图2是继电器开关将被接通的时间图。
图3是示出了再生电流流动的说明图。
图4是继电器开关将被断开的时间图。
图5是示出了再生电流被中断的说明图。
图6是执行PWM控制的时间图。
图7是正常执行PWM控制的时间图。
图8是在PWM控制期间产生异常的时间图。
附图标记
1:继电器控制
2:继电器开关
3:触点
4:线圈
5:电源
6:负载
7:第一开关元件
8:再生电流电路
9:第二开关元件
10:体二极管
11:二极管
12:控制单元
13:电流检测器
14:PWM生成器
15:第一驱动单元
16:第二驱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继电器控制器1的构造的说明图。该继电器控制器1包括继电器开关2、第一MOSFET 7(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也称作为第一开关元件7)、再生电流电路8、控制单元12、电流检测器13、PWM发生器14、第一驱动单元15和第二驱动单元16。该继电器控制器安装在车辆中。
继电器开关2包括触点3和线圈4。触点3使电源5与负载6连接。通过接通和断开该触点3而使继电器开关2接通和断开。线圈4的一端连接于电源5,而该线圈4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开关元件7。通过使电流流经线圈4而接通触点3。
电源是车辆中的蓄电池。负载6是安装在车辆中的车载装置,例如电机或灯。
第一开关元件7串联连接于线圈4。具体地,该开关元件7的漏极连接于线圈4的另一端,源极接地,而栅极连接于第一驱动单元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未经矢崎总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197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人体工程学的儿童使用鼠标
- 下一篇:一种可充电式无线鼠标